Table Of Content云 南 植 物 研 究 "%%",9:(#):"*$^#%’
68"* ;&"*’-8* <#’’*’-8*
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廖文波!,苏志尧",崔大方",陈志明#,张志权!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
#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广东连州 $!#(%%)
摘要:粤北南方红豆杉珍稀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和群落分析表明:(!)种类组成以壳斗科、
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竹亚科、安息香科、山矾科、杜英科等为主,又以热带
属占优势($&)*+),但优势种、建群种以温带属为主((")!+,个体总重要值之和为
$%)*+)。(")种群生活型谱以高位芽占绝对优势(,#)"+),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似。
(#)群落乔木三亚层结构明显,优势种、建群种的年龄结构以南方红豆杉、枫香、红栲、拟
赤杨、甜楮栲、黄山木兰为衰退种群,深山含笑、荷木、亮叶杨桐、青皮木等为增长种群;
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极不均匀,频度小的物种占多数(-级占,&)"+),频度级大小为-./.
0.1.2,与34567849:频度规律有差异。(()该群落以南方红豆杉、红栲、枫香的重要值最
高,分别为"!)#,、!&)#!、!’)%#;群落平均密度%)((、平均株距!)(",较南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的密度小、而株距稍大。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群落分析;粤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0 !"#$% &"’()’ -’ 1&2"3
4#*’5$&’5,+3-’*
=>-? @96A/B!,CD EF8AG4B",0D> 14AH46I",0J2K EF8AL86I#,EJ-KM EF8A;546!
(! !"#$$%$&’(&)!"()*")+,,#$*-+#.*/*(0)1+(23,M546INFB5$!%"&$,0F864;" !$42#5#(*.6-1("4%241)/*(0)1+(23,
M546INFB5$!%’(",0F864;# 7.8$*-+#.*!2.2($*,9.*%(*-9.2($*.%9.241):)+)10),=846NFB5$!#(%%,0F864)
67/"2*8":OF9 PQ46R SBTT568RU BV ;.<4+ =.(1)( 86 6B:RF M546IWB6I P:BX86S9,0F864,8Y 4 RUP8S4Q,
R:46Y8R8B64:U9X9:I:996Z:B4WAQ94X9WVB:9YRV:BTRF9QB[9:Y5R:BP8SYRBT8WAY5ZR:BP8SY,RF9:94:9TB:9RF46
!% :4:946W96W46I9:9WYR4R9AP:BR9SR9WYP9S89Y86RF9’$%%T" PQBRY\ /4Y9WB6RF9Y5:X9U46W464QUY8YBV
PQBRW4R4,RF9:9Y5QRYYFB[9W:(!)OF9 VQB:4 8Y SF4:4SR9:8N9W ZU RF9 RUP8S4Q V4T8Q89Y BV 9X9:I:996 Z:B4WA
Q94X9WB:SB68V9:B5YA46W Z:B4WAQ94X9W T8]9W VB:9YR BV 0F869Y9 Y5ZR:BP8SY,9\ I\ H4I4S949,OF94S949,
/4TZ5YB8W949,=45:4S949,L4I6BQ84S949,J4T4T9Q8W4S949,CRU:4S4S949,CUTPQBS4S949,2Q49BS4:A
P4S949,-:4Q84S949,9RS\ LB:9BX9:,RF9 P9:S96R4I9 BV R:BP8S4Q I969:4($&)*+)8Y TB:9 RF46 RF4R BV
R9TP9:4R9I969:4((")!+),Z5RRF9WBT8646RYP9S89Y 86 RF9 SBTT568R89Y 4:9 SF4:4SR9:8N9W ZU Q4RR9: 46W
!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林业部保护司M2H小型科研基金
资助
收稿日期:"%%!<!%<!’,"%%"<%!<!’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廖文波(!*’#<)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区系等研究。
64R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6E卷
!"#$%!&!’()*+&%!’,-# .’(/# $0 /+ !& 12345;(6)7"# *$,$*/* ’%#’ &8 !"#$% &"’()’ -&**/,$!$#0 $0
’9&/!:622*6,!"#, !"# *$,$*/* ’%#’ &8 0&*# ;$0!/%9#; -&**/,$!$#0 &,(< $0=22*6> ), !"# ($8#8&%*
0+#-!%/*,!"#%# ’%# &?#%@"#(*$,A *#0&B,*$-%&B’,; ,’,&B+"’,#%&+"<!#0(=C365 !&!’(),’,; ’9/,;’,!
D$,&+"’,#%&+"<!#0,@"$-"$0 0$*$(’% !& #?#%A%##, 9%&’;B(#’?#; 8&%#0! &8 !"# (&@#%B0/9!%&+$-0;(C)),
-&**/,$!<-&,0!%/-!$&,,!"#!%##(’<#%-’,9#;$?$;#;$,!&C 0/9B(’<#%0,!"# /++#% (’<#% $0 ;&*$,’!#; 9<
*’+$’,"&-"(./(&/%"0",1"%2"0/3%’% ."(4)%’’,5"("6&)(’" 7/2$04)0%’%,89:’&" %$3)(-",17)(/,)0,($&
9;(2/3:;77$&,<70’3:;77$& ./(2$0)’,<7"04’$& 9:’0)0%),1"%2"0/3%’% %97)(/3:;77",!"# 0#-&,; (’<#% 9<
1"%2"0/3%’%:;%2(’#,!"#$%&"’()’,<,’0"0,("0’2’,",=’9:)7’"&"$,’"),>7")/9"(3$%,)9’3’)0%,82;("#
."-)(’ ’,;!"#!"$%;(’<#%9< !)(0%2(/)&’"4;&0"02:)(",="40/7’":$"04%:"0)0%’%,<9)(,"?’,’’,@"4$%
7$9’,",*’2:/9"(3$% (:/&-/9"(3$% ’,; ="9:’7$% -()?’.7/("> 7"# 0"%/9 (’<#% $0 ;&*$,’!#; 9< =)7’/%&"
%+$"&$7"2",8;&37/9/% 9/04)%2",A)0,(/3"0"# 3(/2)$%,1"&)77’" /7)’.)(",89:/)3.’" B"%&’0/,/(",
17);)("B"3/0’9",#!->;(E)), %#0+#-! &8 +&+/(’!$&, ’A#B0!%/-!/%#,!"#$% &"’()’,*’+$’,"&-"( ./(&/C
%"0",<70’3:;77$&./(2$0)’,1"%2"0/3%’%%97)(/3:;77",="40/7’":$"04%:"0)0%’% ’%#’((;#-($,$,A+&+/(’B
!$&,0,@"$(# =’9:)7’"&"$,’"),89:’&"%$3)(-",<,’0"0,("0’2’,",89:/)3.’"B"%&’0/,/(" ’%#’((A%&@B
$,A +&+/(’!$&,0,@"$-"$,;$-’!#0!"’! !"#$%&"’()’ -&**/,$!$#0;�,’!%#’-"0!’9(#0!’!/0’,;0!$((;#?#(B
&+0> F#’,@"$(#,!"#0+#-$#0+&+/(’!$&,;$0!%$9/!$&,$,-&**/,$!$#0$0’0<**#!%$-,@"$-"!"#*$,&%+&+B
/(’!$&,$,8%#G/#,-<$,;#H@’0’9/,;’,!(IA%’;#=J365),&!"#%8%#G/#,-<A%’;#0(IKLKMKNKO)
’(0& ;$88#%8%&*P’/,Q$’#%’0(’@&88%#G/#,-<>(1)7"#%#’%#6=R!$*9#%("#$A"!!:31*)’,;66JR$,;$B
?$;/’( $,-&**/,$!$#0,’*&,A!"#*,)*+&%!’,-#.’(/#().)&8CC0+#-$#0+&+/(’!$&,$09$AA#%!"’,632,
$,-(/;$,A:6== $,;$?$;/’(,!"#<&--/+$#;1R3=5 &8!&!’().’,;1R3R5 &8!&!’($,;$?$;/’(%#0+#-!$?#(<;
!"#’?#%’A#+&+/(’!$&,;#,0$!<$, !"#$%&"’()’ -&**/,$!$#0$023EE,@"$-"$0(#00!"’,!"’!&8!"#(&@#%B
0/9!%&+$-0,’,;!"#’?#%’A#;$0!’,-#9#!@##, #?#%< !@& $,;$?$;/’( $0:3E6,@"$-" $! $0 *&%# !"’, !"’! &8
#?#%A%##,9%&’;B(#’?#;8&%#0!&8!"#(&@#%B0/9!%&+$-0>
!"#$%&’(:!"#$%&"’()’;S(’,!-&**/,$!<;M&#,&(&A$-’(’,’(<T#;U&%!"V/’,A;&,A+%&?$,-#
南方红豆杉[!"#$% &"’()’(D#*##WD#?(>)X> Y> Z/ #H D$/]是一种珍贵的裸子植物,既
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又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癌植物,=2年代以来在其树皮和枝叶中发现并
提取出紫杉醇,国际上广泛用于各种化学及医学临床研究。事实上,国际国内有关红豆杉属
(!"#$%)植物的开发利用已经有很多报道,目前已转向组织培养、化学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并开始禁止直接利用野生的红豆杉资源(方唯硕,:44E;刘本叶等,:441;廖文波等,:44R;
邢建民等,:44J;X/ W D$’&,:44J)。此外,也加强了对红豆杉属植物进行相关群落学、生态
学、繁殖及生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F’%!#((,:4JE;[$,A,:4J1;I(($0&,,
:442’,9,-;O(B[’00’9<等,:44E;L/0$,A等,:441;张志权,:444;D$’&等,6222)。
但近:2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过度砍伐使得该树种数量锐减,南方红豆杉赖以生存
的环境也已受到严重威胁,该树种已处于濒危状态。:44: 年,林业部公布的珍稀保护树
木中南方红豆杉被列为一级保护树种。在广东粤北地区,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地,各类生物
资源极为丰富,有野生动物 : 122 多种,国家保护动物超过 E1 种,如金钱豹(5"02:)("
3"(,$% .$%9")、云豹(D)/.)7’% 0)-$7/%")、苏门羚(1"3(’9/(0’% %$&"2(")0%’%)、狗熊(8)7)0"(92/%
2:’-)2"0$%)、梅花鹿(1)(?$% 0’33/0 6/3%)9:’)、华南虎(5"02:)(" 2’4(’% "&/;)0%’%)、穿山甲
(="0’% 3)02","92;7")等。野生维管植物方面,初步统计仅调查区内的南岭自然保护区就有
!期 廖文波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
! "##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多种,出现在本次南方红豆杉群落研究样地中的有:福建
柏(!"#$%&$’ (")*$&+$$)、三尖杉(,%-(’."/’01+ 2"3/1&%$)、黄山木兰(4’*&".$’ 56.$&)3$5’)、
乐东拟单性木兰(7’3’#8%3$’ ."/1&*%&+$+)、半枫荷(9%8$.$:1$)’8;’3 5’/(’6%&+$+)、华南椎
(,’+/’&"-+$+ 5"&5$&&’)、伞花木(<1365"368;1+ 5’=’.%3$%$)、银钟花(>’.%+$’ 8’5*3%*"3$$)、紫
荆木(4’)(15’ -’+:1$%3$)、伯乐树(?3%/+5(&%$)%3’ +$&%&+$+)等。
因此,开展南方红豆杉的群落学研究,对深入掌握其生态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粤北地
区进行相关的保存、恢复、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等保护生物学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 调查区域及其自然条件
!"! 调查区域 调查地区包括粤北连州市、阳山县(龙潭角、称架)、始兴县司前镇、乳
源县(天井山、乳阳八宝山)等地区。根据考察情况,选定重点地区进行样地调查,如南
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连州市;乳阳八宝山管理站,乳源县),以及连州
市的潭岭镇、高山镇、瑶安镇等,地理位置约$$%&"#’($$!&$)’*,%"&!+’(%)&$#’,。
!"# 调查区域的自然条件 调查区域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偏亚热带的
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区),地带性植被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南部及
北部自然条件稍有差异。
南部连州大东山(唐绍清,$--.)年平均气温$-/)0,.月平均气温%+/)0,极端最
高温!-/+0,$月平均气温 +/-0,极端最低温(1/-0,年降水量 $.-./$ 22,相对湿度
.)3 4+!3,无霜期约%+#天。北部乳源八宝山(张金泉,$--!)年平均气温 $./.0,最
高气温!"/"0,最低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 .#)22,极端最高降水量达% "-)22,
相对湿度+"3,冬季霜期较长。土壤类型,海拔1)#2以下地区主要为山地红壤,主要植
被类型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4$ $##2低山区主要为山地黄壤,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
叶林、阔叶落叶混交林;$ $##4$ 1##2中山区山地黄壤、棕黄壤,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
阔叶林、阔叶落叶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并出现山地草甸土及山地草甸、草丛,在八
宝山其主峰为石坑崆,海拔$-#%2,是广东第一高峰。
# 取样及研究方法
#"! 取样方法 在粤北地区调查有南方红豆杉分布的群落,在分布点处或附近确定样地。经筛选确定)
片样地,面积根据不同地带及植被类型,划成每片$###4$)##2%,再细分成每个$#25$#2,总面积1
)##2%,取样方法为“每木记帐调查法”,起测高度为$/)2,记录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等。
#"# 分析方法 主要研究南方红豆杉植物的组成、外貌、结构、以及群落的类型及群落形成、动态等。
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及建群种、优势种的分析和确定等按王伯荪等
($--1)的论著。
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采用67级立木划分标准:6级:苗木,胸径小于%/)82;66级:小树,胸径%/1
4./)82;666级:壮树,胸径./14%%/)82;67级:大树,胸径大于%%/182;并参考林英($-+!)的方
法,结合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组成状况进行分析。
频度分析按9:;<=>:?@($-$+)的方法把频度划分为)个等级,即:$3 4%#3为A级,%$3 4"#3为
B级,"$341#3为C级,1$34+#3为D级,+$34$##3为*级。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卷
! 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 群落的种类组成
在粤北地区的野外调查表明,南方红豆杉种群在南岭南坡海拔约!"" # $""%至山梁
& ’""%的范围内的常绿阔叶林中偶有零星分布,或在某些地区局部优势形成针阔叶混交
林。就所调查的区域如连州的大东山管理站、潭岭镇、高山镇、田心林场,始兴县司前
镇,乳源县乳阳八宝山等地区来看,有以南方红豆杉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群落,出现的株
数较多,该种群的重要值较高,也有在某些天然的常绿阔叶林中多以特征种的方式存在,
部分类型南方红豆杉仅零星分布(或仅&#(株)。
优势科及特征科 对’ )""%( 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度!&*)%的立木有
种子植物’&科&($属(+’种,与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南亚热带)主要样地
(张宏达等,&,+,)的种类组成 ’" 科 &!& 属 ($&种相比,数量相当。前者包括层下植物,
即有种子植物-,科&+"属!)&种,种类较为丰富,一方面说明有南方红豆杉分布的群落
是较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另一方面说明该群落种类组成较复杂,其主要优势
科、标志科有:壳斗科()属.!$种)、山茶科(-.!")、樟科(-.(,)、山矾科(&.&$)、冬
青科(&.&()、木兰科($.&")、五加科().+)、安息香科().+)、金缕梅科().))、杜英科
((.))、红豆杉科(&.&)等,共 &(科 )$属 &+"种,占总种数的 )&*!/,而且那些科中的
组成种类大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基本能代表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特点,这些大多也
是中国亚热带的代表科,具有亚热带山地性质。此外,在乔木层中还有其它重要的温带
科,如桦木科((.$)、榆科((.!)、胡桃科((.!)、木犀科(!.))等。从优势科、标志科
的组成表明,该群落所处的地带既不同于热带,也不同于亚热带,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
渡的特征,大致是南亚热带的范围,例如在海南岛热带占优势的某些科(高蕴璋,&,+,;
吴德邻等,&,,’)如番荔枝科、夹竹桃科、萝摩科、杜英科、大戟科、大风子科、使君子
科、山榄科、藤黄科、莲叶桐科、野牡丹科、金莲木科、棕榈科、蝶形花科、罗汉松科、
山龙眼科、茜草科、梧桐科等在本群落中不占优势;而另一方面,尽管上述各科不占优
势,但除莲叶桐科、金莲木科、使君子科、山榄科等外均在群落中有多多少少的分布,与
中亚热带森林有明显差异,况且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占优势的森
林也与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稍不同,这是粤北南麓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廖文波
等,&,,$;钟铭锦等,&,,))。当然,由于南方红豆杉自华南北回归线地区向东分布至浙
江,向西南分布于云南,向北分布至秦岭,因此该类型群落既存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
落,也存在中亚热带森林类型的群落。后面对属的分析也能体现这一特点。
此外,组成灌木层、草本层的主要有广布科如茜草科(&$.&’)、大戟科(-.&")、蝶形
花科().+)、禾亚科().))等,以及热带亚热带科如卫矛科(&.+)、马鞭草科(!.-)、紫
金牛科($.’)等。对高度!&*)%的立木进行分析,各科的重要值及个体数进行统计(表
&),结果表明上述 &( 个主要优势科,其总重要值 ((+*(,,占全部科的总重要值的
-’*&"/,总个体数为&-")个,占全部个体((-’个的-$*,&/。
属的地理成分特点 按吴征镒(&,,&,&,,!)概念对样地中的 &+"属进行地理成分分
析,结果表明:世界分布属仅$属$种(扣除),热带成分&"(属含("$种,占非世界属的
比例为)-*,/,温带成分-$属含&$!种,占非世界分布属的比例为$(*&/,与稍南部的
@期 廖文波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
表! 样地中"!个优势科的立木个体数及重要值排序
#$%&’! ()$*+*,-%’.$*+/-01.)$*2’3$&,’)$4/516"!+1-/*$*)6$-/&/’5/*0&1)5
科名 立木个体数 重要值(78) 科名 立木个体数 重要值(78)
壳斗科 "9: ;:<=> 漆树科 ;? ;<9:
山茶科 ;>9 ;><?; 杜鹃花科 ;@ ;<@"
红豆杉科 A? "!<@A 榆科 !! ;<"?
樟科 !>? "?<!" 冬青科 @? ;<?!
木兰科 !!" !A<=> 五加科 ;@ @<>9
金缕梅科 A: !=<>" 清风藤科 ;! @<99
竹亚科 ""@ !><=; 桦木科 "> @<;@
安息香科 =; :<A9 青皮木科 ;! @<@>
蔷薇科 >? A<A@ 八角枫科 "= @<"=
山矾科 :@ =<?: 马鞭草科 "@ @<!9
杜英科 ;A ><:? 卫矛科 "9 @<!@
槭树科 ;" 9<"? 大戟科 !@ "<A;
合计:";个科,个体数之和"?>A,重要值之和"=!<=:
邻近地区比较,黑石顶热带成分A?<>B,温带成分!:<;B,南昆山热带成分=:<>B,温带
成分"?<;B,两地热带性明显较强。本研究调查区域位于南岭山地,为南亚热带的北麓
及亚热带的南麓,亚热带山地性质较强,所在的大东山、八宝山与稍北侧的莽山比较(距
离约A?C@?D-),后者热带成分稍低为99<?B,温带成分稍高为;9<?B,另再与海南、鼎
湖山等地区常绿阔叶林比较可知,粤北地区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种类组成特点是与地理位
置相适应的(表"),具有介于热带、中亚热带森林群落之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性质,
而因地处南岭山地,稍偏向于中亚热带性质。
但若从群落中立木的组成来看,世界分布属个体仅!个,重要值?<!:,热带属个体数
"A:个,占总数的9><>@B,重要值!;=<!A,占;:<?>B,优势种如荷木(!"#$%& ’()*+,&)、
拟赤杨(-./$)#0..(% 12+3(/*$)、深山含笑(4$"#*.$& %&(5$&*)、海南红楣(-//*’.*& #&$/&/*/6
’$’)、青皮木(!"#2*)1$& 7&’%$/252+&)、短花序楠(4&"#$.(’ ,+*8$1.2+&)、厚皮香(9*+/’3+2*%$&
:0%/&/3#*+&)、密花山矾(!0%).2"2’ "2/:*’3&)、杜英(;.&*2"&+)(’ 5*"$)$*/’)等;温带属个
体数:A>个,占总数的;@<@"B,重要值!9"<9A,占9?<A>B,例如红栲(<&’3&/2)’$’ 1&+:*6
’$$)、枫香(=$>($5&%,&+ 12+%2’&/&)、甜槠栲(<&’3&/2)’$’ ’".*+2)#0..&)、黄山木兰(4&:/2.$&
#(&/:’#&/*/’$’)、罗浮栲(<&’3&/2)’$’ 1&,+$)、青榨槭(-"*+ 5&8$5$$)、小叶青冈栎(?(*+"(’
:+&"$.$’)等;其中,南方红豆杉的个体数为A?,重要值"!<@A。
尽管热带成分个体数比例很高,但组成不典型,如杜英属(;.&*2"&+)(’)、古柯属
(;+03#+2@0.(%)、厚壳桂属(<+0)32"&+0&)、花椒属(A&/3#2@0.(%)、紫金牛属(-+5$’$&)、紫
玉盘属(B8&+$&)等,以及很多占优势的泛热带属、热带属(种)如深山含笑(4$"#*.$&
%&(5$&*)、华润楠(4&"#$.(’ "#$/*/’$’)、豹皮樟(=$’3*& +23(/5$12.$&)、华南樟(<$//&%2%(%
&(’3+2E’$/*/’$’)、越南山矾(!0%).2"2’ "2"#$/"#$/*/’$’)、谷木冬青(C.*@ %*%"0.$12.$&)、越南安
息香(!30+&@ 32/D$/*/’$’)等其实也是分布至中亚热带的。较典型的热带成分仅有一些草本
属,如草珊瑚属(!&+"&/5+&)、草豆蔻属(-%2%(%)、赤车属(E*..$2/$&)等。相对而言,
温带成分很有特色,如桦木属(F*3(.&)、杜鹃花属(G#2525*/5+2/)、桤木属(-./(’)、水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A卷
青冈属(!"#$%)、槭树属(&’())、栎属(*$()’$%)、椴树属(+,-,")、锥属(."%/"012%,%)、
石柯属(3,/41’")2$%)、猕猴桃属(&’/,0,5,")、山桐子属(65(%,")、枫杨属(7/()1’")8")、
野鸦椿属(9$%’"24,%),当中的东亚分布属达 !" 属,有 !! 属分布至日本,例如枇杷属
(9),1:1/)8")、山桐子属、枫杨属、野鸦椿属等,此外有中国特有属 !# 属 !# 种,很典型,
如伯乐树(;)(/%’40(,5()" %,0(0%,%)、蓝果树(."<2/1/4(’" "’$<,0"/")、杉木(.$00,0#4"<,"
-"0’(1-"/")、伞花木(9$)8’1)8<:$% ’"="-(),(,)、福建柏(!1>,(0," 415#,0%,,)、陀螺果(?(-@
-,15(05)10 A8-1’")2$<)、乐东拟单性木兰(7")"><()," -1/$0#(0%,%)、半枫荷(B(<,-,C$,5"<:")
’"/4"8(0%,%)、银鹊树(+"2,%’," %,0(0%,%)、通脱木(+(/)"2"0"A 2"28),D())等,多数是国家珍
稀保护植物。由此可见,在群落中温带成分性质稍强,热带成分除部分优势种外多以林缘
的种类或以林下灌木种类为多,充分说明南方红豆杉群落的亚热带森林性质,而且南方红
豆杉无疑是群落的关键种($%&’( )*(+,())之一。
表- 粤北南方红豆杉群落属分布区类型比例与相关地区的比较(.)
/012(- 3&4*05,)&’&67(’(5005(028%9*()1(%:((’ +"A$%<",)(, +&44;’,%,()0’<%=&)(&6%=(0<>0+(’%5(7,&’
地区 ?分布区型 - @ A B C D / E " !-! !A !B /4
海南省坡垒林 @!F- -FC !CF" !#FA DFE -CF# "AFE !F@ -FC !F@ # # BF-
鼎湖山阔叶林 @#F" AFB !CFA !-FD CF@ !EF- "#FD @FC @FC # !FE # "F@
黑石顶常绿阔叶林 -DFC BF- !!F- !!F- AFB -#F" E#FC CFD BF- #FD BF- !FB !"FA
南昆山常绿阔叶林 -"F@ DFC !#F" EF" @F@ !"FC D"FC CFB BFA # AFB -F- -#FA
粤北南方红豆杉林 !"F@ @FA !!FA BF! @FA !BF@ BDF" !@F! !!FA !F! !#FE BFD A-F!
莽山常绿阔叶林 !BF# CFD @F@ !FD # -EF@ BBF# -#F# !@F@ # !#F# !FD ABF#
注:/热带成分总和;/4温带成分总和;-G!B,为分布区类型(!G世界分布,扣除;-G泛热带;@G热带亚洲和热
带美洲;AG旧世界热带;BG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CG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DG热带亚洲;EG北温带;"G东亚
和北美洲;!#G旧世界温带(在南方红豆杉群落中出现-属,标在!-!中,其它地区未出现);!!G温带亚洲(未出
现);!-G地中海G西亚至中亚;!@G中亚(未出现);!AG东亚;!BG中国特有。
种G面积曲线 以种类组成为基础,以面积 !## 4- 的样方为单位,统计面积每次增
加后种类增加达到的数目,确定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种G面积曲线”如图!所示。
图!表明,南方红豆杉自然林群落
的种类组成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明显增
加,达到! -##K! C## 4- 时,曲线趋于
平缓,种数达到!CDK!E#种,占该类型
立木种类的 "#F@. K"DF@.。而受干扰
的南方红豆杉常绿阔叶林群落,种G面
积曲线明显处于低位,在面积达到 C##
KE##4- 时,种数达到DAKEB种,占该
类型总种数的 CAF". KDAFC.。分析表
明,自然林群落由于偶见种类出现较
图! 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种G面积曲线”
多,导致最小面积的基数偏高,而受干
H,7I ! /=()*(+,()805(0+;5J(,’ +"A$%<",)(, +&44;’,%,()
扰林群落的基数又偏低,因此从立木组
(———’0%;5(+&44;’,%9;""<,)%;51(<+&44;’,%9)
成等方面考虑,分别取上限值和下限值
,期 廖文波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
即确定其最小取样面积应以!""#$ %""&% 为宜,基本能表现该类群落的主要特征,与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小面积$ %""#$ ’"" &%(王伯荪等,$(!)*,$(!)+)及中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的$"""#$%""&% 相比较,也是相适宜的。而且自然林曲线趋高、受干扰林曲线偏
低,是与南方红豆杉珍稀植物群落在粤北地区成为关键种的特殊性相联系的。
!"# 群落的外貌及垂直结构
外貌及季相 南方红豆杉是粤北森林植被的特征种之一。在群落中可构成优势种、建
群种、特征种,或仅为零星分布,或仅在选定样地的附近地区存在,因此其组成的群系是
多样的,优势种群也很明显,尤以南方红豆杉、红栲、枫香、拟赤杨(!"#$%&’""() *+,-(.
#/$)等的重要值明显较高。南方红豆杉分布所处的亚热带森林,在低海拔地区、中海拔
地区稍有不同。在低海拔地区,以南方红豆杉占优势的群落,春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林冠
层浓绿,在秋冬季,林冠层稍呈淡黄绿色,特别是受干扰的群落季相变化较明显,常有较
多落叶树种,如翻白叶树(0-/,+1%/,)() &/-/,+%&’""())、朴树(2/"-$1 1$#/#1$1)、白花笼
(3-’,45 *46/,$)、枫香等,使群落背景呈现灰白斑,红栲、罗浮栲、米锥(241-4#+%1$1 74,.
"/1$$)、深山含笑等使群落呈现灰褐色。或者由于局部区域毛竹(0&’""+1-47&’1 %(6/17/#1)较
多会呈现黄褐斑。在中海拔地区为典型常绿阔叶林,外貌多呈绿色、浓绿色,有时由于枫
香占优势在秋冬季出现黄色斑块。
生活型 南方红豆杉群落外貌特征也反映在生活型方面,在,-$种植物中,中高位芽
$,%种、小高位芽$,,种、矮高位芽%!种、藤本%(种、地上芽$%种、地面芽$.种、隐芽
.种。如图%所示(王伯荪等,$(!)*;张宏达等,$(!(),海南岛龙脑香林的生活型谱表
明其热带性气候、雨量等条件最优越,从热带至亚热带中高位芽减少、小及矮高位芽增
多,优势种较多并逐渐减少,调查表明南方红豆杉林中仅有$ 株为大高位芽植物超过 ,"
&,其他中高位、小高位、矮高位芽植物比例(!,/%0)与南昆山、黑石顶常绿阔叶林较
相似,仅较海南岛龙脑香林 ($/.0稍低,另藤本、地面芽及一年生植物比例较高,表明
群落受到相当程度的干扰。
垂直结构 调查地区南方红豆杉的分布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可分
为,层,最上层高$!/$#%./"&,主要有:枫香、红栲、乐东拟单性木兰、海南红楣(!##/1.
"/4 &4$#4#/#1$1)、两广椴(8$"$4 9:4#;-(#;/#1$1)、荷木(37&$)4 1(%/,64)、大青(2"/,+</#<,() 7’,.
-+%&’""())、拟赤杨、八角枫(!"4#;$() 7&$#/#1/)、甜槠栲、马尾松(0$#(1 )411+#$4#4)等,高
于%./$&的植株极少,有枫香、疏齿荷木(37&$)4 7,/#4-4)、马尾松等几种;最上层乔木
树种数量不很多,且较分散,因此林冠层不甚整齐。第%亚层高$%/$#$!/"&,优势种主
要有:荷木、红栲、红椎(241-4#+%1$1 &’1-,$5)、杜英、深山含笑、南方红豆杉、亮叶杨桐
(!<$#4#<,4 #$-$<4)、白花笼等。第,亚层高’/$#$%/"&,优势种主要有:厚皮香(8/,#1.
-,+/)$4 ;’)#4#-&/,4)、黄山木兰、青榨槭、亮叶水青冈(=4;(1 "(7$<4)、硬叶稠(>$-&+74,%(1
,&+)6+74,%(1)、短花楠(?47&$"(1 6,/@$*"+,4)、疏花卫矛(A(+#’)(1 "45$*+"$(1)等。高$/-#’/"
&,主要为灌木层,个体数量极多,密度较大,优势种主要有:绿樟(?/"$+1)4 1B(4)("4-4)、
青皮木(37&+/%*$4 C41)$#+<+,4)、密花山矾(3’)%"+7+1 7+#;/1-4)、光叶山矾(3’)%"+7+1 "4#7$*+.
"$4)、鸭脚木(7&/**"/,4 +7-+%&’""4)、山枇杷(A,$+6+-,’4 74@4"/,$/$)、山苍子(>$1-/4 7(6/64)、
细枝柃(A(,’4 "+B(4$4#4)、油茶(24)/""$4 1$#/#1$1)、羊角杜鹃(D&+<+</#<,+# 74@4"/,$/$)、
@T!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B卷
图! 南方红豆杉群落生活型谱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比较
"#$% ! &’()*+,#-(.(/0#/12/(,)-*134,5)614711.8+95-)+#,1#3())5.#4#1-+.:(4;1,1<1,$,11.6,(+:201+<1:
/(,1-43())5.#4#1-#.4;1+:=+31.4,1$#(.
>:?-,!:?3,@:A.,B:C;,D:E#,F:’;,G:&8,H:’,
C;:(总)高位芽(C;+.1,(*;I41-,8(4+0)[?-:中高位芽(?1-(*;+.1,(*;I41-);?3:小高位芽(?#3,(*;+.1,(*;I41-);A.:
矮高位芽(A+.(*;+.1,(*;I41-)];E#:藤本高位芽(E#.(*;+.1,(*;I41-);’;:地上芽(’;+)+1*;I41-);&8:地面芽和一年
生草本(&1)#3,I*4(*;I41-);’,:隐芽(’,I*4(*;I41-);&AJ:海南岛(&+#.+. #-0+.:),龙脑香林(:#*41,(3+,*+ /(,1-4);
&KL:黑石顶(&1#-;#:#.$A+45,1M1-1,<1),低山常绿阔叶林(N<1,$,11.6,(+:201+<1:/(,1-4#.0(71,)(5.4+#.);鼎湖山(L#.2
$;5-;+.A+4#(.+0 A+45,1 M1-1,<1),常绿阔叶林(N<1,$,11. 6,(+:201+<1: /(,1-4);&OJ:香港岛(&(.$O(.$ #-0+.:),黄桐林
(!"#$%&’()*) +,-"’"%’ /(,1-4);AP8:粤北(A(,4; P5+.$:(.$),南方红豆杉林(./0*% )/-(’- /(,1-4);AOK:南昆山
(A+.Q5.-;+.A+45,1M1-1,<1),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N<1,$,11.6,(+:201+<1:/(,1-4#.0(71,-564,(*#3-)
山樱桃(1’(/%*% %’((*2/3/)、红淡比(12’45
’(/ 6/&$"-+/)等。如图@所示是群落树高与
个体的数量关系,随着树高的增大,立木
个体数数量剧减,立木级数量分布呈“倒
R”型,这与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
叶林是相似的特征是相似的(胡玉佳等,
>SS!)。
!"! 群落的种群结构
种群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
指种群内不同年龄的个体的分布或组成状
况,它不仅反映了种群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图@ 南方红豆杉群落树高与个体数的关系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与环境间的相
"#$% @ M10+4#(.-;#*614711.4#)61,;1#$;4+.:#.:#<#:5+0
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5)61,#. ./0*%)/-(’- 3())5.#4#1-
(王伯荪等,>SSF)。种群分析表明,南方
红豆杉群落中有>!个明显的优势种群,其年龄结构特征如图B所示。
6期 廖文波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696
图!表明,南方红豆杉、枫香、拟赤杨、甜楮栲、黄山木兰均为衰退种群,最明显的
是枫香、拟赤杨、黄山木兰,而南方红豆杉的表现不很明显,说明该种群在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中能保持其特征种地位;此外,深山含笑、荷木、亮叶杨桐、青皮木表现为增长种
群;因此表明群落的各建群种仍未达到稳定状况。
频度分析 频度是表示某一种群的个体在群落中水平分布的均匀程度。按 "#$%&’#()
(*+*,)的方法对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进行物种频度值分析,结果为 -级占绝对优势,
为,./01,2 级 3/41,5 级 6/41,7 级 0/!1,8 级 9/!1,即 -: 2 : 5 : 7 : 8。与
"#$%&’#()的频度规律-:2:5!7;8不相一致,但与海南岛热带雨林的频度分布规律 -
:2:5: 7: 8(胡玉佳,*++0)相似,频度较高的种有深山含笑、枫香、南方红豆杉、
荷木、红栲、甜槠栲、厚皮香、青皮木、红淡比、山枇杷、乐东拟单性木兰等,但总体看
来,频度小的物种占多数,该群落物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图! 南方红豆杉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图
<’=> ! -=(?@A)$BA$)(CDAE(FCG’%#%AHCH$I#A’C%’%J#K$@G#’)(’BCGG$%’A’(@
(*> 衰退种群(7(BI’%’%=HCH$I#A’C%):南方红豆杉(!"#$%&"’()’),红栲(*"%+",-.%’%/"(0)%’’),枫香(1’2$’3"&4"(/-(&-%"5
,"),拟赤杨(67,’.8977$&/-(+$,)’),甜楮栲(*"%+",-.%’% %:7)(-.8977"),黄山木兰(;"0,-7’"8$",0%8",),%’%)等;0> 增长
种群(=)CL’%=HCH$I#A’C%):厚皮香(!)(,%+(-)&’"09&,",+8)("),荷木(<:8’&"%$.)(4"),亮叶杨桐(63’,",3(",’+’3"),青
皮木(<:8-)./’"="%&’,-3-("),深山含笑(;’:8)7’"&"$3’"))等,乐东拟单性木兰(>"("?&)(’" 7-+$,0),%’%)立木极相似,
动态不明显(JE(@A$GH#=(=)#F(@#)(@’G’I#),@CAE(’)FM%#G’B’@%CACNO’C$@)
优势种的重要值 南方红豆杉是粤北森林植被的特征种之一,在群落中以多种状况存
在。局部可构成势种,或仅为零星分布。对全部样地进行重要值分析(表 6),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红栲、枫香的重要值明显较高,为优势种群。表6共列出66个种群的重要
值,其他046种重要值均小于 0/9。该 66 个种群的重要值总和为 *.9/4,占总重要值的
43/,1,个体数为*0,,个,占总样地个体数00.3个的43/31,因此该66种已基本能表现
出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
群落密度 根据对建群种、优势种、主要树种重要值的排序,结合群落组成、外貌特
征等特点,可将所调查的南方红豆杉群落划分为4个类型:南方红豆杉P毛竹群落;南方
!@C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C卷
表! 南方红豆杉群落优势种群的重要值!
"#$%&! ’()*+,#-.&/#%0&1(’2)*34*(5-#-,)*)0%#,5*-15-"#601(#5+&5.*((0-5,5&1
种名 7)&.5&1 个体数 总胸面积 相对频度 相对多度 相对优势度 重要值
8’ "9(.(:) ;<(=) ;9(=) ;>(=) ’2
南方红豆杉 !"#$%&"’()’ ?@ A@B?CD:E !DF? !DAG GCD@FB :GD!?
红栲 *"%+",-.%’%/"(0)%’’ FA CCC!!D:C GDFA !D! G:D:F GFD!G
毛竹 12344-%+"523.$6)%5),% ::G GEF!:DCF :DG? BDFG CDE:G GEDAG
枫香 7’8$’9"&6"(/-(&-%"," FC !F?ACDF: :D!! !D:A G@DCA! GED@!
荷木 :52’&"%$.)(6" !F GF@GCD@C GDFA GDE! CDEB? ?D@F
拟赤扬 ;4,’.2344$&/-(+$,)’ CE G!@:BDE? @D?F :D@: !DAB? EDCB
亮叶杨桐 ;9’,",9(",’+’9" F! F@?!DAG GDGE !D:G GDBAE ED!!
深山含笑 <’52)4’"&"$9’") AE !AAGD!C :D!! :DCE @DB?G ADFF
油茶 *"&)44’"-4)’/)(" BC !!BD:E GD@: CDG! @D@BC AD:C
甜槠栲 *"%+",-.%’%%54)(-.2344" :C B@::D!A GD@: GD@A :DCBG CDAE
拟单性木兰 1"("=&)(’"4-+$,0),%’% GF ?F@GD!A GD!G @DFA :DC@! CDCE
厚皮香 !)(,%+(-)&’"03&,",+2)(" !B G?ACD!? GDE GDFG @DAG: !D?!
海南红楣 ;,,)%4)"2"’,",),%’% !: AB@@D?E @DA? GDCG GDE:B !DE:
青皮木 :52-)./’">"%&’,-9-(" CG ??CDGE GD!G GD? @D:CC !D!E
漆树 !-#’5-9),9(-,?)(,’5’/4$$& :! :F:?D@G GD!G GD@G @DFA! !D@F
八角枫 ;4",0’$&52’,),%) :A !?EED:: @D?F GDG GD@E? !D@C
青榨槭 ;5)(9"?’9’’ :F :CFEDFA GD@: GDGB @DE?C :D?B
朴树 *)4+’%%’,),%’% ! ?CEEDB: @D:B @DG! :D!!? :DF
亮叶水青冈 @"0$%4$5’9" :F !!!GDAB @DA? GDGB @DB: :DEB
山枇杷 A(’-6-+(3"5"?"4)(’)’ :@ GFFD@! GDFA @D?? @D@CB :DEF
罗浮栲 *"%+",-.%’%/"6(’ :@ !EF:D!G @DF! @D?? GD@GC :DE:
短花序楠 <"52’4$%6()?’/4-(" GA C?A:DC: @DA? @DEE GD!C :DA?
小叶青冈栎 B$)(5$%0("5’4’% G@ EGA!D!! @DCC @DCC GDEBB :DA?
黄山木兰 <"0,-4’"2$",0%2",),%’% GA !:C:DC? GD@: @DEE @D?BA :DAF
红淡比 *4)3)(">".-,’5" :B G:?DFF GDGE GD:F @D@!E :DCF
密花山矾 :3&.4-5-%5-,0)%+" CA GBGDF! @DCC GDB? @D@A! :DCF
硬叶稠 7’+2-5"(.$%(2-&6-5"(.$% GA C!@GD@F @DA? @DEE GDG?? :DC!
杜英 A4")-5"(.$%9)5’.’),% GA !A?BDBB @DA? @DEE @DBBG :D:!
木莲 <",04’)+’"/-(9’"," ? A:!CD:F @DCC @D!A GDCCA :D:!
绿樟 <)4’-%&"%8$"&$4"+" :B G@@!DCF @DA? GD:F @D:FF :DG!
厚叶红淡比 *4)3)("."523.2344" :! G!ADAG GD@: GD@G @D@!F :D@F
黄樟 *’,,"&-&$&.-(()5+$& GF :GGED?! @DF! @DFA @DA?A :D@E
薯豆杜英 A4")-5"(.$%>".-,’5$% G! !@FADFA @DA? @DAF @D?CB :D@@
注:!重要值H:D@的共!!种,其余种重要值均小于:D@,略;8’,-0($&+*35-45/540#%;"9,,*,#%#+-$+,I&5JI,;;<,
+&%#,5/&3+&K0&-.L;;9,+&%#,5/&#$0-4#-.&;;>,+&%#,5/&4*(5-#-.&;’2,5()*+,#-.&/#%0&
红豆杉M深山含笑M红栲群落;拟赤杨M黄山木兰N南方红豆杉群落;拟单性木兰M深山
含笑N青榨槭群落;枫香M亮叶杨桐N南方红豆杉群落。对样地中高GDA(以上立木,根
据公式计算群落密度(>)及平均株距(O),即“>P总株数Q样地面积”,“OP(样地面
积Q总株数)GR:N平均胸径”,结果如表C。
与黑石顶的主要群落类型相较,后者平均密度为 @DE@,平均株距为 GD!E,因此地处
南岭南麓的南方红豆杉群落密度明显要小,株距明显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