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昆 虫 学 报 !"#$%&#’(’)’*+"$,+&+"$,!"#$"%&’((),*(+ +):,-.*, /001(,*,2-’3-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
繁殖技术研究
武 辉+,’,王小艺+,李孟楼’,杨忠岐+,!,曾繁喜L,
王红艳L,白 玲L,刘松君L,孙 进L
(+M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3+; ’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杨凌 K+’+((; LM 天津市官港森林公园,天津 L((’K,)
摘要: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
蜡吉丁肿腿蜂 ,")-.’/-.(01202$.+$- N"#OC>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
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蛹及预蛹,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LM3P左右。该蜂在天
津+年发生*代,世代重叠明显,寿命长。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卵、幼虫、茧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M)3Q(MK3)R(,+KM(LQ+M,’)R,(+-M3(Q+M-))R和(+*ML+Q(M,K)R。有效积温分别为(LLM)’Q,M+L)日·度、
(,3M++QKM3L)日·度(、+’)M))Q’KM)K)日·度和(’KKM((Q+,M+*)日·度。雌性成蜂易于低温保存,对寄主有较强的搜
索力和攻击力。繁蜂寄主容易大量获得,是生物防治白蜡窄吉丁的重要理想天敌之一。
关键词:白蜡吉丁肿腿蜂;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特性;生物防治;人工繁殖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2-’3(- ’(())(+2((,-2(3
!"#$#%& ’() *’++ ,-’,"(% #. !"#$%&’$%()* +)+,%-,$ /’(% $. /’#
(0&*-(#12-,’:!-23&$")’-),’( "*1#,2’(2 -42#1’,’+"2#") #. 23- -*-,’$) ’+3
5#,-,,/0%-#)* +#,1-+$11-*(6#$-#12-,’:!71,-+2")’-)"( 63"(’
TU V$9+,’,T51WX9"?2N9’,Y/ZC#O2Y?$+,N51W[<?#O2S9’,!,[71W\"#2X9L,T51WV?#O2N"#L,45/
Y9#OL,Y/U 0?#O2!$#L,0U1 !9#(L +M ]<C ^C& Y"_?%">?%& ?B \?%CD> ‘%?>CA>9?#,0>">C \?%CD>%& 5F89#9D>%">9?# ?B
a<9#",ICDC"%A< /#D>9>$>C ?B \?%CD> 7A?:?O&,7#J9%?#8C#> "#F ‘%?>CA>9?#,a<9#CDC 5A"FC8& ?B \?%CD>%&,
4C9b9#O +(((3+,a<9#";’Ma?::COC ?B \?%CD>%&,1?%><;CD> 5 c \ U#9JC%D9>&,N"#O:9#O,0<""#d9 K+’+((,
a<9#";LM W$"#O"#O \?%CD> ‘"%e,]9"#b9# L((’K,,a<9#")
85+2,’42:]<C _9?:?O& "#F 8"DD %C"%9#O >CA<#9H$C ?B " #C;:& F9DA?JC%CF CA>?E"%"D9>?9F ,")-.’/-.(01 202$.+$-
N"#O -# N"? ;C%C D>$F9CF _& :"_?%">?%& FC>C%89#">9?# A?8_9#CF ;9>< B9C:F 9#JCD>9O">9?#@ ]<C %CD$:>D 9#F9A">CF
><"> ,@ 202$.+$- 9D "# 98E?%>"#> CA>?2E"%"D9>?9F ?B E%CE$E",E$E" "#F :"%J" ?B C8C%":F "D< _?%C%(754),
!*.+)01 2)$&+2-&&+1 \"9%8"9%C(a?:C?E>C%":4$E%CD>9F"C),;9>< ><C #">$%": E"%"D9>9A %">C "D <9O< "D "_?$>
+(P@ ]<C ;"DE <"D B9JC OC#C%">9?#D EC% &C"% 9# ]9"#b9#,;9>< OC#C%">9?#D ?JC%:"EE9#O <C"J9:&@ ]<C :9BC DE"#C
?B ><C ;"DE "F$:>D ;"D "_?$> " 8?#>< ;9>< <9O< BCA$#F9>&,"#F A?$:F ?J9E?D9> DCJC%": >98CD@ ]<C CdEC%98C#>
D<?;CF ><"> ><C FCJC:?E8C#> ><%CD<?:F >C8EC%">$%C B?% 9>D COO,:"%J",E$E" "#F ><C ;<?:C OC#C%">9?# ;C%C
+-M)3R Q (MK3R,+KM(LR Q +M,’R,+-M3(R Q +M-)R "#F +*ML+R Q (M,KR,%CDECA>9JC:&@ ]<C
CBBCA>9JC "AA$8$:">CF >C8EC%">$%CD B?% ><?DC D>"OCD ;C%C(LLM)’Q,M+L)FCO%CC2F"&,(,3M++QKM3L)FCO%CC2
F"&,(+’)M))Q’KM)K)FCO%CC2F"& "#F(’KKM((Q+,M+*)FCO%CC2F"&,%CDECA>9JC:&@ ]<C BC8":C ;"DED A?$:F
_C D>?%CF $#FC% :?; >C8EC%">$%C D"BC:& ;9><?$> 9#B:$C#AC ?# ><C9% <?D>2DC"%A<9#O "#F <?D>2">>"Ae9#O "_9:9>9CD@
]<C D$_D>9>$>C <?D>D B?% 8"DD %C"%9#O ?B ><C E"%"D9>?9F A"# _C ?_>"9#CF C"D9:&@ ]<$D,9> A?$:F _C $DCF "D "#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56()5+’);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和林务局项目
作者简介:武辉,男,+3)(年生,硕士,现工作单位在长春市净月潭北方绿化中心,研究方向为害虫生物防治,728"9::;$<$9()’+=>?8@A?8
!通讯作者 5$><?%B?%A?%%CDE?#FC#AC,728"9::&G<H9=A"B@"A@A#
收稿日期ICAC9JCF:’((K2(*2’L;接受日期5AACE>CF:’((K2(K2’K
A期 武 辉等: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L
!"#$%&’(& (’&)%’* +(+", -$% &.+ /!$*$0!1’* 1$(&%$* $- &.+ /)#%+2&!3 #+2&4
!"# $%&’(:!"#$%&’$%()* +)+,%-,$;./%-#)* +#,0-+$00-*;/!$*$0,;/!$*$0!1’* 1$(&%$*;+--+1&!5+ ’11)")*’&+3
&+"#+%’&)%+;"’22 %+’%!(0
白蜡窄吉丁 ./%-#)* +#,0-+$00-* 6’!%"’!%+(鞘翅 集部分寄主,在室温下测定。供试寄主有白蜡窄吉
目:吉丁甲科)是白蜡属(1%,02-0)* 2##4)树木的重 丁、合欢吉丁 ./%-#)* 4-’))* F+%%+"’(2、苹果小吉丁
要蛀干害虫,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较重(7+! $3 ./%-#)* (,#- D’&2)"’%’、花 椒 窄 吉 丁 ./%-#)*
,#4,899:;赵同海等,899;),在美国则成为危害森 5,036&27#)(- <$)、核 桃 小 吉 丁 ./%-#)* #$8-*-$##)*
林的头号重大外来有害生物(<’’1=,8998);899;年 F+%%+"’(2、麻天牛 1,#’$%(,0 /$9#$%-(6’*3+%"’()、黄
被列为北京市危险性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其幼虫在 粉虫 :$0$9%-&(&#-3&%(G4)、光肩星天牛 .0&+#&+6&6&%,
韧皮部和木质部浅层蛀食,危害极其隐蔽,常规防治 /#,9%-+$00-* ( D$&21.)*2=,)、芦 螟 ;6-#& #)3$$##)*
方法很难发挥作用,生物防治是值得优先考虑的 (D$&21.)*2=,)、苍耳螟 <,3%-0-, &%-$03,#-*(D)&))%’ $3
策略。 D)(%$+)、小 线 角 木 蠹 蛾 =&#"&"$%)* -0*)#,%-*
在调查白蜡窄吉丁的天敌中,我们发现了一种 H&’)3!(0+%、美国白蛾 =7+6,03%-, ")0$,(I%)%,)、槐尺
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肿腿蜂,经研究确定为一新种 蠖 !$(-&36-*, "-0$%$,%-, ?%+"+% $3 J%+,、复纹狭天牛
———白蜡吉丁肿腿蜂 !"#$%&’$%()* +)+,%-,$ >’(0 $3 !3$06&(,#)* "&(+#-",3$* J%+22!&& 幼虫和一种苹果天牛
>’($ 膜翅目:肿腿蜂科 ?+&.,*!3’+)(王小艺,899;)。 幼虫。参照周祖基等(AKKL)的方法,把供试寄主和
该蜂最初发现于天津官港森林公园,外寄生于白蜡 AC8头肿腿蜂接入试管中,用脱脂棉塞紧管口,观
窄吉丁的预蛹和蛹。经调查,899@ 年该蜂在林间的 察其能否被寄生。
自然寄生率为 A9B左右。后经野外观查和室内试 )*,*, 寿命、雌雄性比和雌性有翅率:肿腿蜂羽化
验发现,它也能寄生白蜡窄吉丁的各龄幼虫。白蜡 后,统计雌雄蜂和雌性具翅蜂的数量。在不补充任
吉丁肿腿蜂对寄主有较强的搜索和主动攻击能力, 何营养、只补充水分、补充89B的蜂蜜水的情况下,
是白蜡窄吉丁的一种重要的蛹期寄生蜂。如人工繁 统计成蜂存活的天数。
殖后释放,可望在白蜡窄吉丁的生物防治上发挥重 )*,*- 孤雌生殖:将未经过交配的雌性肿腿蜂放
要作用(杨忠岐,899:)。为此,我们于对该蜂的生物 入试管中,接入白蜡窄吉丁蛹,脱脂棉塞好管口。观
学特性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察其能否产卵、孵化以及后代的性别。重复;次。
)*,*. 耐水性、向性和扩散速度测定:在 8@M C
) 材料与方法 8LM的条件下,在直径为 N 1"的培养皿中盛 ; ""
厚的水层,把羽化 A 周内的雌性肿腿蜂用毛笔接入
)*) 白蜡吉丁肿腿蜂来源 水中,不让其逃出水面。A . 后取出观察其活动能
899@年:C;月,在天津市官港森林公园白蜡林 力;在石蜡表面滴几滴纯净水,使水呈球形,将肿腿
内采集越冬代肿腿蜂成蜂,带回公园实验室,室温下 蜂接在水球上,观察其摆脱水的表面张力的能力。
接入白蜡窄吉丁预蛹或蛹,进行人工繁殖。 各重复 ; 次。分别在 ANOKM,88O8M和 8LOEM的条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形态特征观察 件下,将直径为 AO; 1"的竹竿竖直放置,把肿腿蜂
在带有显微刻度的“D$&!1”双目解剖镜下仔细 接在竹竿上,让其自由向上爬行,测量爬行过的距离
观察白蜡吉丁肿腿蜂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测量有 和所用时间,取速度的平均值(周祖基等,AKK@)。每
关形态数据。 个温度下重复@次。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特性 )*- 肿腿蜂的年生活史
)*,*) 自然寄生率调查:899@年 ;月上中旬,在天 899@年 :月下旬至 ;月中旬,在天津官港采集
津官港人工白蜡林地中随机调查白蜡窄吉丁的发育 越冬代肿腿蜂带回室内作为蜂种,以白蜡窄吉丁蛹
进度,统计被白蜡吉丁肿腿蜂寄生的白蜡窄吉丁的数 为寄主,在自然变温条件下繁殖 6 代及其姊妹代,
A
量。实验林地约; ."8,每组调查不少于E9头寄主。 然后用 6 代作雌蜂繁殖子 6 代,以此类推进行繁
A 8
)*,*+ 寄主范围和对寄主大小的选择性测定:在 殖,直到室内的温度不适宜肿腿蜂繁殖为止。
肿腿蜂发生地附近,寻找常见的害虫以及从外地采 )*. 肿腿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昆虫学报 %&’()*’+,+-+./&(0/*/&( /%卷
!""#年$月中旬至 %% 月中旬,每天在室内(&: 色,触角比体短,肘状,%(节,约为体长的%<(。头黑
"",%!:"",%’:"",!(:"")和室外(&:(",%!:"",%$:(", 褐色方形。腹部背面可见&节,(3&腹节两侧和产
%’:(")用数字温度仪 $ 次记录温湿度值,测量的平 卵管末端有黄色刚毛。腹面各节之间有黄色长毛和
均值作为当天室内、外的温湿度值。 短绒毛。前足腿节膨大,各足胫节上有一端距,中足
每天$次记录室内的温度变化,取其平均值作 胫节外侧被短黄毛。
为当天的发育温度。各个虫态发育期间温度的平均 幼虫蛆型,乳白色,老熟后体长!4% 55左右,宽
值作为发育历期的发育温度。在“)*+,-”双目解剖 "4#/ 55左右。茧丝质、致密、长椭圆型,结茧初期
镜下每天(次(’:"",%$:(",!(:"")观察各虫态发育 为白色,后期变为黄褐色。成蜂羽化时在端部或靠
进程,并详细记录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最小二乘 近端部的地方咬直径为"4. 55左右的不规则圆形
法”计算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南京农学院, 羽化孔。卵乳白色半透明,长椭圆型,一端略大。卵
%.’/)。 粒长约"4/ 55、宽约"4! 55。孵化前失去光泽,有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人工繁殖 的卵色略微变黄。
在(!/0%)1和相对湿度为 &"2 3’"2的条件 ’"’ 生物学特性
下,将交配过的雌性肿腿蜂接入%4/ -56%%4" -5规 ’"’"! 自然寄生率:!""#年 /月 %3%!日,在白蜡
格的试管中,接入白蜡窄吉丁蛹或幼虫,脱脂棉塞好 林地中进行了’ 次调查,共调查到白蜡窄吉丁预蛹
管口。观察产卵、孵化、羽化情况,并进行详细统计。 和蛹%%/例,其中找到已经被寄生和正在寄主蛹室
!"$ 低温贮藏对白蜡吉丁肿腿蜂茧的羽化和成蜂 周围的虫粪道内搜索的白蜡吉丁肿腿蜂!.头,其中
寿命及繁殖的影响 %#头被寄生,寄生率为%(4.2。
将羽化后 ( 天的 7 代成蜂,于 !""# 年 # 月 !( ’"’"’ 寄主范围和对寄主大小的选择性测定:!""#
%
日贮存在(’0!)1的冰箱中,.月’日取出,逐步升 年#3%"月,采集白蜡吉丁肿腿蜂用不同寄主进行
温至 !/1,使其恢复活动状态,检查死亡的数量。 繁殖试验。发现能被肿腿蜂寄生、取食、而且其后代
然后把单头雌蜂接入白蜡吉丁幼虫进行繁殖。 发育正常的寄主有:白蜡窄吉丁各龄幼虫、合欢吉
将羽化后 ( 天的 7 代成蜂,于 !""# 年 & 月 !/ 丁幼虫、苹果小吉丁幼虫和蛹、花椒窄吉丁幼虫、核
!
日贮存在(’0!)1的冰箱中,%" 月 ! 日取出,逐步 桃窄吉丁幼虫、麻天牛幼虫、黄粉虫蛹、光肩星天牛
升温后,检查雌蜂的死亡数量。 低龄幼虫、芦螟幼虫和蛹、复纹狭天牛幼虫及一种苹
!"% 肿腿蜂对接入木段内的白蜡窄吉丁幼虫的搜 果天牛幼虫。不能寄生、取食和产卵的有:苍耳螟
索和寄生能力 幼虫、美国白蛾各龄幼虫、槐尺蛾幼虫、小线角木蠹
把直径为%4/ -5左右的白蜡枝条截成约%" -5 蛾幼虫。试验表明,该蜂对寄主的大小没有选择性,
长,剖开枝条接入%头白蜡窄吉丁$龄幼虫,枝条两 但能根据寄主的大小来决定产卵的数量,会充分利
端用橡皮筋绑好,不留缝隙,然后两端封蜡,防止过 用寄主营养。
早失水。将做好的带虫枝条放入 (4" -56%%4/ -5 在测定中发现,寄主若具备活动敏捷、能快速吐
规格的大玻璃试管中,各接入雌性肿腿蜂!头,用脱 丝、体形过大、体表多毛、较硬和体内含水量高之中
脂棉塞紧管口。在室温(!$1 0 %1和 89 &/2)下 的任何一种情形,都会对肿腿蜂的寄生造成很大困
观察雌蜂对寄主的搜索和攻击。重复!"次。 难,甚至可能会造成蜂的死亡。这也成为筛选该蜂
!"& 数据的统计分析 繁殖寄主的主要标准之一。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 :;: 软件 ’"’"( 性比、寿命和雌性有翅率:白蜡吉丁肿腿蜂
包(’4!)进行(陈子星和徐夕水,%..&)。 一次完整的产卵寄生所繁殖的后代中,其雄性的数
量为"3$头,但以 %3! 头为主,极罕见可达 # 头,
’ 结果与分析 其余的全部为雌性个体。雌雄性个体的比例能达到
%.3$.=%。在(!/0%)1的温度条件下,雌蜂羽化后
’"! 形态特征 补充!"2蜂蜜水与只补充水分和不给任何补充的
白蜡吉丁肿腿蜂成虫形似蚂蚁,性二型显著。 处理间(!" >!,%.(,# >%(4"!(",$ >"4"""%)存在显
雄性具翅,体小,长约为!4/ 55。雌性部分有翅,体 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多次加蜂蜜水后粘性较大,影
较雄性为大,长约 $4" 55。翅与腹末齐平,体青铜 响了成蜂的寿命。但繁殖中观察,雌蜂在补充白蜡
#期 武 辉等: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LG
窄吉丁蛹或幼虫体液的情况下平均寿命明显增加, 可达!"天以上。雄性个体平均寿命约#$天(表#)。
表! 白蜡吉丁肿腿蜂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寿命
"#$%&! "’&%()*&+,-.(/ !"#$%&’$%()*+)+,%-,$ 0)1&21,//&2&)-)0-2,-,()#%3()1,-,()
性别 处理 观察数(头) 变幅(4) 平均寿命:!"(4)
%&’ ()&*+,&-+ ./,0&)123-43534/*67107&)5&4 8*)9(4) ;5&)*<&61-<&53+=:!"
补充$">蜂蜜水%/??6=3-<$"> @1-&=716/+31- A# #BCDEFDCD $BCG!:"CB$0H
! 只补充水分J-6=7/??6=3-<K*+&) BB #ACDEB"CD F#C$!:#C$L*;
I&,*6&
不补充%/??6=3-<-1+@3-< !" #GCDEFFCD $DCFA:"CLF0H
M*6& 不补充%/??6=3-<-1+@3-< L" LCDE#!CD #$CLF:"CFB
"
小写字母表示B>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水平。下同。%,*66 *-4 N*?3+*6 6&++&)7 ,&*- 73<-323N*-+ 4322&)&-N& *+ "C"B *-4 "C"# 6&5&6,
)&7?&N+35&6=9 (@&7*,&0&61K9
白蜡吉丁肿腿蜂第#代雌性个体的有翅率最高 45456 孤雌生殖: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或蛹作寄主,
可达B!C!>,第$代开始有翅率明显减少,雌雄比增 接入单头未经过交配的雌性肿腿蜂繁殖,重复F次。
大(表$)。这种现象可能与温度和环境的变化有 结果表明,未交配的雌蜂接触寄主来补充营养的时
关,因为越冬代产卵时自然界温度仍然偏低,而且从 间都会推迟,约 #"E#L 天才开始产卵,但产卵后幼
试验得知,第# 代的平均出蜂量总体上少于后几代 虫的孵化、生长正常,F个重复共羽化出 #""头左右
(图$)。可能该蜂为了提高扩散能力和交配的有效 的子代成蜂,全部为雄性。表明肿腿蜂在无雄蜂时
性,形成了高有翅率和低雌雄性比的生态策略。 也能孤雌生殖,但后代全部为雄性。
表4 白蜡吉丁肿腿蜂各代雌性个体的有翅率和性比
"#$%&4 "’&#%#-&2#-&#)17&82#-,((//&9#%& !"#$%&’$%()*+)+,%-,$ ,)1,//&2&)-*&)&2#-,()7
世代 雌蜂数(头) 雄蜂数(头) 雌性有翅数(头) 有翅率(>) !:"
O&-&)*+31- I&,*6&-/,0&) M*6&-/,0&) I&,*6&*6*+&-/,0&) ;6*+&)*+& %&’)*+31
I# FDA $" $#L B!C! #ACGP#
I$ L!A #L !G #LCD FFCLP#
IF #GA L " " LGCBP#
IL $G$ D " " L#CDP#
IB L$D #" " " L$CDP#
4545: 耐水性和扩散速度测定:供试雌蜂刚放入 上的雌蜂能在 $ 7内迅速的逃离,水滴的表面张力
水中时剧烈的挣扎,企图逃脱,约半小时后活动渐弱 对肿腿蜂几乎不能起到任何的阻碍作用。可见该蜂
而漂浮在水面不动。耐水性试验结果表明,肿腿蜂 在自然界对降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无论是有翅还是无翅个体都能耐 # @ 的清水浸泡。 为了解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扩散能力,用竹竿在
之后用毛笔尖挑出,成蜂即刻可以爬行,FEB ,3-后 室内进行了测定,即将成蜂放在竹竿表面,让其爬
行动自如,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接在圆形水滴 行,观察其爬行距离。从图#可以看出,该蜂自然扩
图#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扩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图$ 白蜡吉丁肿腿蜂各代的平均出蜂量
I3<9 # (@&)&6*+31-7@3?0&+K&&-437?&)7*67?&&4*-4 I3<9 $ (@&*5&)*<&&,&)<&-N&-/,0&)12 !#$%&’(%&)*+
+&,?&)*+/)&12 !#$%&’(%&)*+,*,-&.-% ,*,-&.-% 3-4322&)&-+<&-&)*+31-7
0" 昆虫学报 !"#$%&#’(’)’*+"$,+&+"$ 0$卷
散能力较强,在湿度为 !"#左右的情况下,随着温 到第.年的!2% 月,可以产卵 /20 次。经过连续
度的升高,活动能力明显增强。$%&’(时的爬行速 几年的野外林间调查,该蜂在天津官港地区随气候
度仅为 $’&" )*+*,-,在 .!&/(时速度为 01&’ )*+ 的变化,活动时间为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月中下
*,-,提高了/倍。可见温度是影响其扩散速度的决 旬或$$月上旬。.""1 年我们在室内变温条件下进
定性因素。但是竹竿较光滑,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树 行了人工繁育,认为该蜂能完成0个世代的发育(表
皮较粗糙,搜索和扩散的速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每代有/20个姊妹代。但是在自然界由于有较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年生活史 长时间的搜索和补充营养过程,不一定都能真正发
白蜡吉丁肿腿蜂以经过交配的雌性成蜂在寄主 生0代。该蜂在补充寄主体液后寿命很长,因此世
虫道、蛹室或其它隐蔽的地方越冬,部分越冬代能活 代重叠非常严重。
表# !$$%年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年生活史(天津官港)
&’()*# &+*),-*+,./0120- !"#$%&’$%()*+)+,%-,$ ,3!$$%(45’36’36,&,’37,3)
3月 0月 1月 !月 %月 ’月 $"月 $$月
代数+虫态 <=6,> ?7@ AB-5 AB>@ <B;BC8 :5=85*D56 E)89D56 F9G5*D56
45-5678,9-+:87;5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H ? I H ? I H ? I H ? I H ? I H ? I H ? I H ? I
越冬成虫 (J)(J)(J)(J)(J)(J)(J)(J)(J)(J)(J)(J)(J)(J)
EG56K,-856,-;7LB>8
第$代 卵M;; !!! !!! !!! !
幼虫I76G7 O O O O O O O O O
$C8
蛹NB=7 " """ """ ""
;5-5678,9-
成虫<LB>8 J J J J J J J J J J
第.代 卵M;; !! !!! !!! !
幼虫I76G7 O O O O O O O O O
.-L
蛹NB=7 " """ """ """
;5-5678,9-
成虫<LB>8 J J J J J J J J J J
第/代 卵M;; !! !!! !!! !
幼虫I76G7 O O O O O O O O
/6L
蛹NB=7 " """ """ ""
;5-5678,9-
成虫<LB>8 J J J J J J J J J
第3代 卵M;; !! !!! !!!
幼虫I76G7 O O O O O O O
38P
蛹NB=7 """ """ "
;5-5678,9-
成虫<LB>8 J J J J J (J)(J)(J)
卵M;; !! !!!
第0代 幼虫I76G7 O O O O
08P;5-5678,9- 蛹NB=7 """ "
成虫<LB>8 (J)(J)(J)(J)
!:卵M;;;O:幼虫I76G7;":蛹NB=7;J:成虫<LB>8;(J):越冬成虫EG56K,-856,-;7LB>8Q H:上旬RP5S,6C885-L7@C9S8P5*9-8P;?:中旬RP5
*,LL>585-L7@C9S8P5*9-8P;I:下旬RP5>7C885-L7@C9S8P5*9-8PQ
!"8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T $&3.)(、($1&’" T $&1%)( 和($0&/$ T
!"8"9 白蜡窄吉丁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 "&3!)(。有效积温分别为(//&%. T 3&$/)日·度、
积温:将林间采集的白蜡吉丁肿腿蜂在室内变温条 (3’&$$ T !&’/)日·度、($.%&%% T .!&%!)日·度和
件下用白蜡窄吉丁的蛹进行饲养,统计各虫态和全 (.!!&""T$3&$0)日·度,并进一步求出了其线性回
世代的发育天数,共记录!个重复作为计算的依据。 归方程和相关系数(表 0)。根据天津大港区 ." 年
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发 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大港区志,$’’$),结合室外自测
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递减,温度对卵、幼虫、 的温度值计算得知当年该地区全年大于 $0&/$(的
茧蛹期的发育进程的影响极其明显,但在 ."( 2 有效积温为$/$$&’日·度。以全世代所需有效积温
..(的范围内发育历期变化的不明显(表 3)。用公 预测每年可发生 3&!3 代。这与室内实际饲养可繁
式分别求得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卵、幼虫、茧蛹期和全 殖的0代基本的结论基本上接近。由表.的结论可
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 T "&!’)(、 以指导室内人工控温条件下大规模繁殖白蜡吉丁肿
’期 武 辉等: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
腿蜂,其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式为: 而呈线性递减。为了进一步清楚温度与白蜡吉丁肿
"##$%% "##$%% 腿蜂发育的关系,需进一步用非线性的回归方法进
! ! & ’($)’ 或 " !
" ! * ’($)’ 行拟合(杨忠岐,"%%%;周祥等,"%%/)。根据实际我
若要)%天内繁殖此蜂来林间释放,可以求出繁 们选择指数方程 # !0·12$,建立数学模型,其中 # 为
殖所需要的温度为"+,(-。当然,由于该蜂在此温 发育历期,$ 为温度。经计算得 0! ++(,"(,2! *
度下必须补充寄主体液).(天才能产卵,在实际操 %,’%3/,% !"+’,#3,查 % 值检验表(",/)!(,’+,由
作时应该把这段时间也考虑在内。
于 % 4 4 % 临界值,拟合的指数曲线模型(图))极
!"#"! 温度与白蜡吉丁肿腿蜂发育的关系:利用 显著。完全可以利用该指数模型计算白蜡吉丁肿腿
单一的直线回归求出的预测式,有时与实际情况的
蜂发育的理论历期,从而可以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
符合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即使是在适宜温度
曲线图(图+)。
范围内,昆虫的发育历期也并非总是随温度的升高
表# 白蜡吉丁肿腿蜂各虫态在室内自然变温下的历期和发育速率
$%&’(# $)(*(+(’,-.(/0%’*12%03,/%/**(+(’,-.(/0%’2%0(,4 !"#$%&’$%()*+)+,%-,$ %0*344(2(/050%6(5
1/*(2/%012%’7,/*303,/5
供试组编号 卵期 ;<<=>0<1 幼虫期?06@0A=>0<1 茧蛹期B890A=>0<1 全世代C:1<1:160>D7:
56789:7$ E(-) F(G) H E(-) F(G) H E(-) F(G) H E F(G) H
’ "%,/ I,# %,’’+3 "%,/ ’%,# %,%3)( "’,/ "(,% %,%+%% "",(( )I,% %,%"/)
" "%,I I,% %,’"(% "’,( 3,# %,’%)% "",% "’,) %,%+/3 "),"’ )(,) %,%"I)
) "’," #,% %,’+"3 "(,/ #,) %,’)#% "+,I ’3,% %,%("/ "),)( )+,# %,%"II
+ "’,# /,% %,’//# "/,% /,% %,’//# "(," ’/,# %,%(33 "+,+( "3,% %,%)+(
( "),+ (,) %,’II# "(,I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I "/," ’",# %,%#I# "/,"3 "(,) %,%)3(
!:实际温度EJ10K>80A>1L9160>861;":发育历期 M1@1A79L1:>0AG860>D7:;&:发育速率EJ1G1@1A79L1:>0A60>1$
表8 白蜡吉丁肿腿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8 $)(*(+(’,-.(/00)2(5),’*0(.-(2%012(%/*(44(703+(%771.1’%0(*0(.-(2%012(5,4 !9 +)+,%-,$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日·度) 直线显著水平
回归式 相关系数 +
虫态 M1@1A79L1:>>J61=J7AG ;PP1K>D@10KK8L8A0>1G %值 ND<:DPDK0:K1
Q1<61==D7: S7661A0>D@1
N>0<1 >1L9160>861 >1L9160>861 H0A81 % A1@1A7P
1R80>D7: K71PPDKD1:>(+)
’O() *O() 1R80>D7:(,)
卵;<< ’/,I3O%,#3 )),I"O+,’) !!’/,I3&)),I"& %,3#%+ I%,I# %,%%%)
幼虫?06@0 ’#,%"O’,+" +3,’’O#,3) !!’#,%"&+3,’’& %,3%(’ "",/# %,%%(’
茧蛹B890 ’/,I3O’,/I ’"I,I#O"#,I# !!’/,I3&’"I,I#& %,3’/I "/,)+ %,%%)#
全世代C:1<1:160>D7: ’(,)’O%,+# "##,%%O’+,’( !!’(,)’&"##,%%& %,33"I )++,% %,%%%%’
图) 白蜡吉丁肿腿蜂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 图+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发育历期理论值与温度的关系
TD<$ ) Q1A0>D7:=JD921>U11:G1@1A79L1:>0AG860>D7:7P TD<$ + Q1A0>D7:=JD921>U11:>J1761>DK0AG1@1A79L1:>0A
(-./+01/+2345356+76/ 0:G>1L9160>861 G860>D7:7P (-./+01/+2345356+76/ 0:G>1L9160>861
#& 昆虫学报 ./0*&’0121314,/*%,’,/* #$卷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人工繁殖 茧的羽化会造成的一定的损失,可以推测每头雌蜂
!"#"$ 白蜡吉丁肿腿蜂产卵及各代的第一个姊妹 一生仍可直接繁殖(("$+#头子蜂。
代平均出蜂量比较:白蜡吉丁肿腿蜂一生可产卵 ! !"#"! 两种接蜂方法对子代的影响:由表 +知,单
"#次,甚至更多。在室内单头雌蜂繁殖的情况下, 头寄主接$ 头和 & 头雌蜂的出蜂量存在显著差异
部分雌蜂从第!个姊妹代开始全为雄性。说明经过 (!" ,$,$-,# ,*’$.%.,$ ,.’.$#-),但是接 & 头雌
受精的卵已经全部产完,以后产的是未受精的卵。 蜂的每头平均只能出 &$’* 头子蜂。故在实际操作
但在自然界雌蜂可能还会与子代有交尾的机会。用 中可根据蜂种和寄主的丰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繁殖
白蜡吉丁蛹作寄主对该蜂各代的第$个姊妹代平均 方法。另外发现,$头寄主不论接几头雌蜂,子代中
出蜂量作了统计,在 # 个世代共 #% 次繁殖中,每头 雄性个体数量一般都为$"&头,可见该蜂可以控制
雌蜂繁殖子代平均为(!&’()$’&)头,变幅为$!"#* 后代的雄性数量。
头,具体各代平均出蜂量见图 &。即使卵的孵化和
表% 两种繁殖方法对出蜂量和性比的影响
&’()*% +,,*-./0,.102*’23456*.708/041’/99208:-.304’48/*;2’.30
寄主 接入雌蜂(头) 出蜂(头)()%&) 雌B出蜂(头) !:" 重复
/012 3456748619 :;;19<=>?>@5A4<()%&) 345674B454<?4>C486191 D4E<62=0 ’
白蜡窄吉丁蛹F@960; %G ()(*+,*- $ !!’+)&’-6H !!’+ !&’#I$ $.
白蜡窄吉丁蛹F@960; %G ()(*+,*- & %!’%)&’!AH &$’* %&’%I$ $.
!"#"< 酒精处理寄主对后代出蜂量和性比的影响: 幼虫量和平均出蜂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
把寄主在*#J的酒精中蘸约 !. 1,用吸水纸吸干后 # , $’&((.,$ , .’&+(%)。但雌性有翅率和雌雄性
装入试管中,接入雌蜂。与对照相比,其后代无论在 比则有较大的变化(表*)。
表= 不同方法处理寄主对后代的影响
&’()*= +,,*-./0,83,,*2*4..2*’.6*4./04.7*0,,/92345
寄主 虫龄 寄主处理 幼虫(头)()%&) 平均出蜂(头)()%&) 雌性有翅(J) !:" 重复
/012 K>126< /0122<46254>2 L6<M6>@5A4<()%&) HM4<6?4454<?4>C4()%&) 34567467624<624 D4E<62=0> ’
白蜡窄吉丁NHO % *#J酒精 %&’$)&’%6H %$’!)&’%6H &(’. %%’( $.
白蜡窄吉丁NHO % 不处理 !(’.)$’(6H !*’*)&’$6H (’( &#’( $.
!"% 低温贮藏对白蜡吉丁肿腿蜂茧蛹的羽化和成 存的死亡率高低的关键在于湿度的调节上。雄性成
蜂寿命及繁殖的影响 蜂寿命短,不适宜低温保存。
!"%"$ 低温处理对蛹羽化和成蜂死亡率的影响: !"%"! 低温保存雌蜂对子代的影响:经过长时间
从表-中可以看出,低温对该蜂茧蛹的羽化影响很 低温保存的雌蜂,其繁殖能力有所下降,这表现在出
大,该蜂蜂种的保存不能用低温贮藏茧蛹法。在雌 蜂的数量上(表 $.)。但是其平均出蜂量仍能达到
性成蜂的保存上,湿度不能过大。用&.J蜂蜜水滴 &(头,且子代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 $,&.,# ,
在脱脂棉球上饲喂成蜂,并以此保湿来低温贮藏,死 .’$##-,$,&’$*+.)。可见低温贮藏成蜂是该蜂保
亡率可达!.J以上。滤纸条保湿死亡率为 #J,不 存的主要方式,这为大规模生物防治提供了及时而
保湿的情况下则全部存活(表()。说明成蜂低温保 大量的蜂种来源。
表> 低温保存后白蜡吉丁肿腿蜂茧的羽化率
&’()*> +6*25*4-*2’.*0, !"#$%&’$%()*+)+,%-,$ ’,.*2-0)8/.02’5*
虫态 茧数(头) 世代 贮藏温度(R) 贮藏时间(S) 羽化率(J)
D26?4 P0C00>>@5A4< Q4>4<62=0> D20<6?424594<62@<4 D20<6?494<=0S N54<?=>?<624
茧 !% 3$ -)& *% -’-
P0C00> %& 3$ -)& *% .
&- 3$ -)& *% .
!"= 肿腿蜂对接入木段的寄主白蜡窄吉丁幼虫的 55左右的小孔从木段髓心处或接有寄主的地方蛀
寄生作用 入,将所蛀的白色的木屑大量外排。观察发现,当肿
实验开始#"*天,肿腿蜂开始从完全闭合的白 腿蜂蛀入后,白蜡窄吉丁幼虫已经向前蛀食了一段,
蜡枝条蛀入,具体表现是雌蜂咬$"&个直径为.’- 但肿腿蜂仍能跟着白蜡窄吉丁紧实的虫粪开掘一条
;期 武 辉等: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FC
表! 低温贮存后白蜡吉丁肿腿蜂成蜂的死亡率
"#$%&! ’()#%*)+,#)&(-#./%)0#12 !"#$%&’$%()*+)+,%-,$ #-)&,3(%.1)(,#4&
贮藏前蜂(头) 贮后死亡蜂(头)
世代 处理方法 贮藏温度(.) 贮藏时间(,) 3%-1-#2*4"$ 3%-1-#2*4"$ 死亡7(率&%(8’&96)
)$"%&*"#& /&($%0" 4"5($"-&($%0" %5&"$-&($%0"
!"#"$%&’(# /&($%0"1"$’(,
*"&+(,- &"*1"$%&2$"
! " ! " ! "
<=6蜂蜜水
:; <=6 +(#"9-(82&’(# >?< @> AB ; ;C ; <>DC ;==
滤纸保湿
:; E2*’,’&9 >?< @> <= < ; < FD= ;==
<=6蜂蜜水
:; <=6 +(#"9-(82&’(# >?< @> <A < ;= < A;D@ ;==
不处理
:< G(&$"%&*"#& >?< @; CH ; = ; = ;==
不处理
:< G(&$"%&*"#& >?< @; CA ; = ; = ;==
表56 第5代(7 )白蜡吉丁肿腿蜂低温贮藏对其子代出蜂量和性比的影响
5
"#$%&56 8--&3)(-%(0)&92&,#)/,&),&#)9&:)(:);&:/9$&,(-(--12,*:4#:.
1&<,#)*((- !"#$%&’$%()*+)+,%-,$ *:);&51)4&:&,#)*(:
雌蜂处理方法 平均出蜂(头)(?"#)
)$"%&*"#&*"&+(,-(5 处理时间(,) 重复数(次) JK"$%0""*"$0"#L" 雌性有翅率(6) !:"
)$"%&*"#&1"$’(, ! :"*%8"%8%&"$%&" /"M$%&’(
5"*%8"I%-1- I%-1-(?"#)
不处理G(&&$"%&", = ;A CBDH?CDC%J ;AD@ CCDAN;
>?<. @> > <HD;?CD>%J CD; <<DCN;
隧道追击,直到找到白蜡窄吉丁取食并产卵寄生,与 子代化蛹期间,由于有强烈的看护和抚育子代的习
林间调查时发现其能沿着虫道寻找寄主的现象完全 性,即使对灯光的直接照射也没有明显的躲避行为,
一致。本试验中>F6的木段受到该蜂的攻击,寄生 一般不会离开卵或幼虫周围。
率达B=6。可见白蜡吉丁肿腿蜂有很强的搜索寄 群集性。在野外自然寄生率的调查中发现,有
主并进行主动攻击的能力,综合繁殖等方面的情况 ;OF头雌蜂成蜂共同寄生一头白蜡窄吉丁蛹的情
判断,该蜂是一种控制白蜡窄吉丁的一种优良的寄 况。在室内繁殖的试管中,羽化后 C天左右的成蜂
生蜂。 即开始聚集在滤纸下或管口的棉花塞附近,静伏不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其它特性 动。
能充分利用资源。在用黄粉甲和芦螟的蛹繁殖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过程中发现,雌蜂在寄主上产卵 @ 讨论
后,若发现此寄主体表较坚硬,不适合孵化后幼虫的
取食,则雌蜂会吃掉产下的卵粒,以补充营养,这可 林业蛀干害虫的严重发生是威胁我国林业生态
能是长期进化而来的生存策略。 效益的发挥和林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常规方
刺蛰行为。肿腿蜂在取食、产卵和抚幼期间,当 法防治蛀干害虫效果较差,由于天敌昆虫能自行寻
外界物体如镊子和毛笔等物品靠近雌蜂腹部时,它 找到在树干内坑道中危害的蛀干害虫,产卵寄生或
会迅速地伸出腹部的毒针进行刺哲,在一些情况下 捕食,因此,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被寄予厚
还会作出短距离的倒退追击刺蛰行为。
望。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利用于生物防治和有效
向上性。一般情况下该蜂会沿着物体向上爬
控制蛀干害虫的天敌仍然不多。在我国林业蛀干害
行。当雌蜂沿着物体向下爬行时,敲击和震动该物
虫生物防治中,比较成功的应用于生产上防治的肿
体,蜂能很快感知到,并且改变爬行方向,向上或斜
腿蜂只有管氏肿腿蜂 "$%&’()&’*+, -+.!/ P’%( &0 32
向上爬行。
和川硬皮肿腿蜂 "$%&’()&’*+, ,/$1+.!&!,/, P’%(( 萧刚
光线刺激。没有产卵的雌蜂对光线较敏感,总
柔,;HH<;周祖基等,;HH@)。这两种肿腿蜂在多种天
是向黑暗和缝隙里躲避。但从准备开始产卵一直到
牛的防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新发现的白蜡吉丁
KG 昆虫学报 5,&/10&(2(%(.+,/3+0+,/ KJ卷
肿腿蜂初步研究表明具备优良寄生蜂的特性,表现 E’.U2.R +R62(3<836’< L;<<-R-,JPVK> W.@-(8 0(;<;RQ ’./ 4-@8 46-/2(82;.F
在其雌雄性比高、有翅率较高,这进一步增强了其扩 T-2U2.R:+R62(3<836-46-@@F H!"IH!G>[南京农学院,JPVK> 昆虫生
态及预测预报F 北京:农业出版社,H!"IH!G]
散速度、范围和寄生的有效性;其发生期与大多数
X’.R N=,!""K> T2;<;RQ ;S 87- 0?-6’</ +@7 T;6-6 ’./ W8@ T2;<;R2(’<
寄主相一致,能在危害初期就寄生、控制害虫;具有
L;.86;<F T-2U2.R:4;@8/;(8;6’< *-@-’6(7 *-D;68,L72.-@- +(’/-?Q ;S
很强的寄主搜索和攻击能力、刺蛰麻痹寄主能力、繁
Y;6-@86QF[王小艺,!""K> 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研
殖能力和寿命长等优点。 究F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是预测害虫发生 X-2N,*-’6/;. Z,X3 =,O3. ,&,!""G> 0?-6’</ ’@7 A;6-6,5.’+%6$
7%/0+7"00+$ Y’26?’26-(L;<-;D8-6’:T3D6-@82/’-),2. L72.’:’ 6-[2-B
期和天敌昆虫繁育的重要前提。本文着重研究了温
’.//2@862A382;.@36[-QF 5,&/10&(2(%F 3+0F,G(% K):\%PI\VK>[魏
度对白蜡吉丁肿腿蜂发育的影响,表明发育速度与
霞,*-’6/;. Z,吴云,孙江华,!""K> 白蜡窄吉丁虫在中国的研
温度呈正相关且有显著的影响。该蜂各虫态的发育
究现状与分布调查F 昆虫学报,G(% K):\%PI\VK]
起点温度比较高,春天持续低温可能会对搜索寄主 N2’;]*,JPP!> Y;6-@8 W.@-(8@ ;S L72.’F !./ -/F T-2U2.R:L72.’ Y;6-@86Q
寄生造成一些影响。但湿度和不同寄主的本身特性 43A<[email protected]&;3@-F J!\!IJ!\G>[萧刚柔,JPP!> 中国森林昆虫
对该蜂的发育有多大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尚待进一步 (第二版)F 北京:中国林业和出版社F J!\!IJ!\G]
=’.RM^,!"""> +@83/Q;.-SS-(82[-’((3?3<’8-/8-?D-6’836-’./876-@7;</
研究。
8-?D-6’836- S;6 /-[-<;D?-.8 ;S 8-(6+(+/ ,60"/ =’.R(&Q?-.;D8-6’:
本研究是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进行,温度没
03<;D72/’-)F 3,+"0&+/3+%9/"3+0+,/",H\(\):JJPIJ!!>[杨忠岐,
有自然界那样昼夜变化剧烈,与林间实际发育进度 !""">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F 林业
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白蜡吉丁 科学,H(\ \):JJPIJ!!]
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实验温度均在 !"# $ =’.RM^,!""G> +/[’.(- 2. A2;_(;.86;< 6-@-’6(7-@ ;S 87- 2?D;68’.8 S;6-@8
2.@-(8 D-@8@ B287 .’836’< -.-?2-@ 2. L72.’F 8-+0"$" :(6’0/% ()
!%#的范围内,温度梯度较为接近,所以在本实验
;+(%(.+,/%8(0&’(%,!(" G):!!JI!!%>[杨忠岐,!""G> 利用天敌昆
中,线性回归模型与指数模型的符合程度较高。因
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F 中国生物防治,!"(G):
此,低于!"#和高于!%#的温度条件下的发育有待 !!JI!!%]
于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实际繁殖天敌时,根据情 M7’;:&,]’; *:,123 &4,T’3-6 1O,O3. 1^,!""K> &;@8 6’.R- ;S
况一般也会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本研究应该 -?-6’</’@7 A;6-6,5.’+%6$ 7%/0+7"00+$ Y’26?’26-,28@ /’?’R- ’./ 87-
(;3.8-6?-’@36-@F 5,&/10&(2(%F 3+0F,G(V G):KPGIKPP>[赵同海,
完全能用于指导大规模的人工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
高瑞桐,123&4,T’3-61O,孙龙强,!""K> 花曲柳窄吉丁的寄主
的实践。
植物范围、危害和防治对策F 昆虫学报,G(V G):KPGIKPP]
目前仅对该蜂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习 M7;3N,12O4,&3’.R]Z,5’M1,M7’;O1,!""\> +@83/Q;.876-@7;</
性、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还需要深入开展研 8-?D-6’836-’./ -SS-(82[- ’((3?3<’8-/ 8-?D-6’836- S;6 87- /-[-<;D?-.8
究的内容包括:进一步开展繁蜂替代寄主的筛选, ;S <"&’/$&+,-6$ =’(0&+$7/" Y-662-6-(&Q?-.;D8-6’:03<;D72/’-)F
!/&6’/%10"2+"$()>0$",&$,!(V H):VIJ!>[周祥,李世平,黄光
寄主的保存方法,蜂种的最佳贮藏温湿度条件和贮
斗,马子龙,赵松林,!""\> 椰心叶甲啮小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
藏时间,蜂种的复壮,对一些主要蛀干害虫的寄生能
效积温研究F 昆虫天敌,!(V H):VIJ!]
力,在我国的适生区域的评估,成蜂在林间的扩散机
M7;3M,,=’.RX,M-.RL&,=’.RZX,=-X,,JPP%> +D6-<2?2.’6Q@83/Q
制和速度,林间放蜂技术和林间防治效果的研究等。 ;. 87- A2;.;?2(@ ;S 3,%"’(?"’2/ $+,-6/0"0$+$ (&Q?-.;D8-6’,
T-87Q<2/’-)F 3,+"0&+/3+%9/"3+0+,/",H(H K):G%KIGV">[周祖基,杨
参 考 文 献(!"#"$"%&"’) 伟,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JPP%>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
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F 林业科学,H(H K):G%KIGV"]
&’’()*+,,-./-)0,123&4,5’6(7’.8 *9,4-862(-:,4;<’./ 5:,=-
M7;3 M,,M-.R L&,=’.R X,=’.R ZX,=- X,,JPP\> O83/Q ;.
&,!""!> :7--?-6’</’@7A;6-6:’.-B-C;82([email protected];687+?-62(’F
-.[26;.?-.8 ’/’D8’A2<28Q ;S 3,%"’(?"’2/ $+,-6/0"0$+$(&Q?-.;D8-6’,
!"#$%"&&"’()*+,-+./010&(2(%(.+,/%3(,+"&4,G(% HIG):JIK
T-87Q<2/’-)F @(’"$&A"$&/0?B+$"/$",H:GI\>[周祖基,曾垂惠,
L7-.MN,N3NO,JPP%> 9-Q8;0C-6(2@[email protected]+O46;R6’?;ST2;@8’82@82(@F
杨伟,杨德敏,叶伟军,JPP\> 川硬皮肿腿蜂环境适应性的初步
T-2U2.R:L;?D38-6L-.86-;SL72.-@-+(’/-?Q;S+R62(3<836’<O(2-.(-@F
研究F 森林病虫通讯,H:GI\]
HVIG",JJ%IJ!H>[陈子星,徐夕水,JPP%> 生物统计O+O程序
(责任编辑:袁德成)
题解F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F HVIG",JJ%I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