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一、概况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即The Islam Republ of Afghanistan,简称阿富汗,“阿
富汗”一词在古波斯语中为“山上人”的意思。该国原名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87
年 11 月改称阿富汗共和国,后改称现名,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北邻土库
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西接伊朗,南部和东部与巴基斯坦相连,
东北部有一突出的狭长地带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
克自治县接壤,与新疆的边界线为92千米,树有5棵界桩。全国陆路边界5509
千米。
阿富汗疆域东西长1300多千米,南北宽约900多千米,全国总面积65.23
万平方千米对该国总面积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有 64 75 万平方千米之说,有
64 7万平方千米之说。,高原和山地占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
有沙漠;平均海拔900~1200米;最大的山脉兴都库什山自东北斜贯西南,最高
峰诺夏克峰海拔7485米。全国森林覆盖面积1.9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3
%。主要河流有阿姆河、赫尔曼德河、喀布尔河和哈里鲁德河。季节明显,大部
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夏和昼、夜之间温度相差很大,每年6~9月多大风,
尤以西部为甚,称为“阿富汗热风”。人烟最稠密的地区是坎大哈、喀布尔绿洲
和格利卢德平原。南部半沙漠地区的居民逐渐向北部谷地迁移。2002 年全国人
口2871.7213万,人口密度43人/平方千米,在巴基斯坦、伊朗还有许多侨民。
主要民族有21个,其中普什图族占44%、塔吉克族占25%、乌兹别克族占8%、
哈扎拉族占 10%,另外还有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帕沙伊族、努里斯坦族、查
尔艾马克族、阿拉伯族、吉尔吉斯族、克孜勒巴什族、布拉灰族、维吾尔族等
30 个民族。官方语为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该国 98%的居民信奉伊斯
兰教,其中80%左右属逊尼教派,其余属什叶教派。
古代阿富汗一直是波斯、印度和中亚诸帝国争夺之地。公元 7~9 世纪阿拉
伯人东进,传入伊斯兰教。公元 15 世纪以前,这里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
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南来北往的商旅曾在喀布尔繁华的大街上兴致勃勃地交
易,有智者曾在这里开怀畅谈,现在已经被毁的巴米扬大佛就是古代阿富汗文化
交流的见证。但这一切在公元 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被彻底地改变了。由
于欧洲航海家们发现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沿途原本畅通的通道出现异常
变化,加之自然生态的恶化等原因,经由陆路前往印度的客商大大减少,阿富汗
的光彩也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闭塞。
1747 年阿富汗人赶走波斯侵略者,建立了阿富汗王国,并成为仅次于奥斯
曼帝国的穆斯林帝国,其疆域曾扩张到印度。19世纪后,阿富汗王国国力衰落,
并逐步成为英国和沙俄的角逐场所。1838年遭英国入侵,曾三次进行抗英战争,
1919年8月19日宣告独立。1955年1月20日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63
年11月22日两国又先后签定了边界条约、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经济技术合作
协定和文化合作协定。1972 年 5 月萨达尔·达乌德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穆罕
默德·查希尔国王的统治,1973 年成立阿富汗共和国,1977 年 2 月文职政府取
代军人政府。1978年4月达乌德总统等在一次政变中被杀,努尔·穆罕默德·塔
拉基任总统。1978 年 4 月该国改称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同年 9 月哈费祖拉·阿
明上任。同年 12 月苏联 10 万大军入侵阿富汗,阿明政权被推翻,1980 年初阿
明被处死,巴布拉克·卡尔麦勒任总统。当时阿富汗国内政局不稳,战事不断,
致使各国驻喀布尔使团减到不足 30 个,中国当时也只派驻了临时代办。随后中
阿经济贸易关系受到很大的限制。1986 年 5 月纳吉布拉取代了巴布拉克·卡尔
麦勒,次年卡尔麦勒被解除所有职务。1987 年 12 月 10 日该国通知联合国改名
为阿富汗共和国。1988 年以后苏军开始撤离,完全放弃阿富汗,圣战者队伍建
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后经大选组成新政府,但派系间仍战事不断。1992
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阿富汗游击队接管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
1994 年塔利班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城市查曼成立,它的成员大部分来自
阿富汗难民营中的伊斯兰教学校。同年6月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在坎大哈揭竿而
起。同年11月一支由30辆卡车组成的巴基斯坦车队在前往中亚途中在坎大哈被
一军阀劫持。几天后塔利班突然出现,不但夺回了车队,还消灭了军阀,并控制
了整个坎大哈。塔利班政治上主张“铲除军阀,重建国家”,不依附于任何势力
派别。他们视《古兰经》为法律,目标是推翻以拉巴尼为首的阿富汗政权,把阿
富汗建成真正的伊斯兰国家。
塔利班最初成立时只有800多人,随后逐渐壮大,成为阿富汗各派中最强大
的一支势力。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攻占了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一个6人委
员会作为临时政府接管政权。同时,反塔利班联盟也在控制区内成立了自己的政
府。双方都声称自己是阿富汗唯一的合法政权。到 1997 年 5 月塔利班已控制了
阿富汗30个省中的26个,它强烈呼吁国际社会承认“塔利班”政府的合法性,
但只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承认塔利班的合法性,与其建立了外交关
系。阿富汗在联合国的席位仍由拉巴尼流亡政府的代表拥有。1997 年 10 月 27
日塔利班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塔利班为本·拉登提供庇护。本·拉
登被认为策划制造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联合国安理会于
2000 年 12 月 19 日通过决议,要求塔利班毫不拖延地将本·拉登送交已对他起
诉的国家,并立即停止向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及组织提供庇护和训练,但塔利班一
直拒绝交出本·拉登。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后,本·拉登被
美国政府认定是“首要嫌疑人”,美国要求塔利班交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塔利班仍坚持说,如果没有证据表明本·拉登参与了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塔利班
不会将本·拉登引渡给任何方面。9月22日和25日,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相继
宣布断绝与塔利班政府的外交关系,塔利班进一步受到孤立。2001 年美国、英
国等国出兵推翻塔利班政权,组建新政权,称阿富汗伊斯兰国,2003 年通过宪
法确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该国目前是一个亟待发展的农牧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麦、稻子等,其中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60
%。经济作物有棉花、甘蔗、甜菜、油料、葡萄等。种植业中棉花占据重要位置,
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产的紫羔羊皮世
界闻名。工业主要是棉、毛纺织和农畜产品加工,有纺织、制糖、制皂、榨油、
水泥、采煤、电力等工业。近年来,在开采天然气方面发展较快。此外还出口干
鲜果品、紫羔羊皮、地毯、棉花、羊毛、青金石等,进口以纺织品、汽车、石油
产品、机械、糖、茶叶等为主。主要外贸对象是俄罗斯、原东欧各国、印度等。
二、经济状况
截至1988年3月该国外汇总储备为272.69万美元,1981年对外公债超过
30亿美元。1987—1988年度财政总收入为2.55亿美元,1988—1989年度黄金
与外汇储备总额为 5.61 亿美元,所欠外债 15 亿美元。据亚洲发展银行估计,
2001 年至 2002 年度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为 44 亿美元,人均 170 美元。现外汇
储备6亿美元,在纽约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拥有黄金储备。希腊裔俄罗斯考古学家
维克托·圣里耶尼迪斯从古代墓地挖掘出大批黄金与文物,现保存完好,其价值
可达9000万美元,黄金储备与此相加合计3.5亿美元。
阿富汗的财政年度为每年的3月21日到次年的3月20日。阿富汗中央银行
成立于 1938 年,主要负责监管货币印刷、发行和政府贷款等。由于多年战乱,
阿富汗的银行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目前阿富汗的金融
系统正逐渐走向正轨,诸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巴基斯坦银行等一些国际银行
进入该国开设分行。在此之前,中央银行的外汇存、汇及信用证业务已经开始办
理。2003年预算总额约为22.5亿美元,其中一般性预算约5.5亿美元,开发
预算约 17 亿美元。阿富汗 2003 年度国内收入总额突破 2 亿美元,占 2003 年一
般性预算的36%。按“国家发展计划”(NDP)所列出的阿富汗十二大发展领域,
2003年一般性预算分别为国防占25%、教育与职业培训占24%、公共项目管理
占19%、安全占13%、医疗占5%、社会保障占4%、其他领域共占10%。2003
年一般性预算较之去年增加了20%,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解除武装运动、
残疾人与烈士家属补贴、公务员加薪等领域,其他政府各部开支将与上年持平。
在目前各国的援助承诺中,一般性预算为1.16亿美元,开发预算为7.12亿美
元,与实际预算总额相比仍缺少12.34亿美元。阿富汗主要金融机构及企业有:
阿富汗中央银行,1938 年成立,资本 40 亿阿富汗尼,储备额 52.99 亿阿富汗
尼,储蓄额150.08亿阿富汗尼;阿富汗农业发展银行,1955年成立,资本6.668
亿阿富汗尼;阿富汗国民银行,1932年成立,资本10亿阿富汗尼,储备额1.007
亿阿富汗尼;阿富汗出口促进银行,1976 年成立,资本和储备额 3.08 亿阿富
汗尼,储蓄额 8.19 亿阿富汗尼;阿富汗工业发展银行,1973 年成立,资本 105
亿阿富汗尼;抵押与建设银行,1955 年成立,资本 1 亿阿富汗尼;阿富汗商业
银行,1954年成立,资本10亿阿富汗尼,储蓄额 70.857亿阿富汗尼;阿富汗
国民保险公司,1964年成立,资本7.5亿阿富汗尼;阿富汗工商会联合会,1923
年成立;阿富汗地毯出口商协会,1967 年成立;阿富汗运输公司,阿富汗葡萄
干及其他果脯协会,阿富汗羔皮贸易协会,手工业品促进出口中心,陆上运输公
司,1943 年成立;阿富汗国际运输公司,阿富汗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阿里亚
纳阿富汗航空有限公司,1955 年成立;阿富汗国家航空公司,1967 年成立。以
上这些机构总部均设在喀布尔。
(一)采矿业
阿富汗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铀、盐、铬、银、金、硫、重晶石、铁、
萤石、云母、镁、滑石、铜和天青石,另外还有石棉、水银、铝土、镍、铅、锌、
钨、锂和红宝石矿等。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 1600 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部地
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喀布尔附近哈吉加克区域,储量 17.69 亿吨,其中可供开
采的约 4.27 亿吨;铜、煤主要产于普勒胡姆里、卡鲁赫,储量 7200 万吨和 1
亿吨;而煤炭资源未探明的储量可能超过4亿吨;青金石、大理石和铀矿,产地
在东北部;赫拉特和信德之间的克·米尔·达乌德和坎大哈省的哈克里兹、喀布
尔北部等均有铀矿分布,青金石储量 1300 吨;盐产于塔什库尔干、赫拉特、坎
大哈等地,储量 3 亿吨以上;石油产于北部巴尔甘地区,储量约 1400 万吨;另
外,赫拉特省有150万吨重晶石,在喀布尔和巴鲁延之间的哈杰克地区约有铁矿
储量20亿吨,阿依纳克有铜矿储量350万吨。
(二)农牧业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是该国的经济命脉,农牧业人口
占总人口的 90%以上,农牧业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以上。由于国内政局不
稳、战乱不断的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致使不能自给。另外,以
雪水为主的水源成为该国农业的主要依托,按阿富汗的谚语来比喻就是“不怕没
有黄金,就怕没有白雪”,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该国现有耕地面积1500万公顷,
已耕地79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麦、稻米、棉花、甜菜等。由
于粮食生产不能自给,据统计,1980 年进口粮食 50 万吨,1989 年约 20 万吨,
2003年得到国际上的援助。阿富汗历年来农业生产产量一览表(单位:万吨)
年份种类〖〗1969年〖〗1987年〖〗1998年小麦〖〗215〖〗285〖〗1700
玉米〖〗70 7〖〗80〖〗36水稻〖〗37 4〖〗45 4〖〗35大麦〖〗36
3〖〗30〖〗18籽棉〖〗7 5〖〗6 6甜菜〖〗6 3〖〗2〖〗4蔬菜〖〗57
4〖〗78 4〖〗23(土豆)水果〖〗71〖〗84〖〗33(葡萄)畜牧业在该国占有主
要位置,牧业人口约 250 万,牧场、草地面积约 5470 万公顷,实际利用面积仅
有620万公顷。该国盛产卡拉库尔羊羔皮,产量居世界前列。
(三)工业
阿富汗工业相当落后,矿产资源开发因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难度较大,故
而开发规模不大。在该国工业体系中主要有地毯、纺织、毛皮革、水泥、电力、
采煤、制糖、汽车修理、建材、食品、化工等行业。
(四)交通与通讯业
阿富汗属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故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阿富汗
目前已具备较大的公路网,且全国各主要城市及村镇中心已通网。公路全长2.1
万千米,其中硬路面公路8100千米,沥青、水泥路面2800千米;该国铁路运输
量不大,通航河流稀少,仅有阿富汗—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阿
富汗—塔吉克斯坦边界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可通行内河轮船。阿富汗的航空
事业创建于 1986 年,有两家航空公司,该国现有国际机场和国内机场大小 46
个,现代化国际机场有喀布尔和坎大哈机场,可起降大型喷气式客机,省级机场
主要有赫拉特、贾拉拉巴德和马扎里谢里夫机场。该国 1986 年建立了巴赫塔尔
阿富汗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阿利亚纳(Ariana)航空公司,势力
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战后的阿利亚纳航空公司拥有7架二手民航飞机,
使用年限都超过了20年。目前已开通了6条航线,国别分别为巴基斯坦、伊朗、
印度、阿联酋、土耳其和德国,另外还准备开通到中国新疆、阿塞拜疆、沙特、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航线。据有关资料显示,1983 年该国铁路线
长度为 5.5 千米,即从土库曼斯坦的库什卡至阿富汗的托拉贡吉;输气管道为
294千米,主要用于输送天然气。
阿富汗通讯系统一直比较落后,1978年全国有电话3.1万部,主要分布在
喀布尔,各省已使用了自动交换设备。1998年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有2.9万
线。连年的战乱使阿富汗的通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该国政府优先恢复和
发展通讯事业,目前喀布尔等大城市的通讯系统得到很大改善。固定电话业务基
本得到恢复,开通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业务。目前移动通讯用户已达3万户,另
外一家移动通讯公司也已成立,用户又有较大的增加。
三、对外经济贸易
阿富汗同世界上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独联体
各国、日本、美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德国、中国等。主要出口商品有干
鲜果品、皮张、天然气、地毯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小麦、纺织品、茶叶、小五金、
糖、植物油、石油等。出口最高的年份 1997 年达到 1.44 亿美元,进口最高的
年份 1996 年达到 6.23 亿美元;2001 年出口为 6818 万美元,2002 年达到 1 亿
美元;2001 年进口为 16.97 亿美元,2002 年达到 23.22 亿美元。阿富汗的主
要商品进口国为日本、巴基斯坦、中国和欧洲各国。
2002年阿富汗从各国进口情况一览表
(单位:千美元、%)
数额国别〖〗金额〖〗百分比日本〖〗999700〖〗41 3 中国〖〗273300
〖〗11 3欧盟〖〗245642〖〗10 6巴基斯坦〖〗191467〖〗7 9印度〖〗
145301〖〗6 0伊朗〖〗116300〖〗4 8土耳其〖〗91700〖〗3 8韩国〖〗
84500〖〗3 5沙特阿拉伯〖〗82800〖〗3 4德国〖〗38909〖〗1 6马来
西亚〖〗38500〖〗1 6 印度尼西亚〖〗32200〖〗1 3 法国〖〗21500〖〗0
9阿联酋〖〗17800〖〗0 7其他〖〗42291〖〗1 8合计〖〗2421910〖〗
100 0(资料来源: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提供统计数)
阿富汗与中国的贸易近年来有所发展。据统计,1990 年进出口总额为 1701
万美元。阿富汗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贸易历史悠久。早在 20 世纪初,阿
富汗主要向新疆输出的商品有:山羊肚皮、马皮、狐皮、山猫皮、外国杏仁等,
从新疆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土布、羊毛毡、马、瓷器、绒毡、骡马、生丝等。起
初阿富汗商人在新疆境内做生意享受免税待遇,后来才开始进行纳税。据史书记
载,1927年双方边境贸易情况是新疆向阿富汗输出的货物总额为54.7540万卢
布,输入货物总额为 53.0500 万卢布。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阿富汗与新疆的
民间商业往来得以进一步加强。中苏关系复苏,两国重新开通往来之后,因为该
国与中国新疆没有开通边境口岸或空中航线,所以许多阿富汗商人通过前苏联,
以及后来的独联体各国来新疆或借道俄罗斯和蒙古进入中国境内采购各种所需
商品返回,对民间商业往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 2003 年 2 月底,新疆
进驻的企业有1家。中国与阿富汗两国历年贸易统计一览表
(单位:万美元)
年份内容〖〗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总额〖〗3914〖〗
3308〖〗3476〖〗3308 出口〖〗2737〖〗3160〖〗3130〖〗3247 进口〖〗1177
〖〗1664〖〗345〖〗61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战后重建提供了大量资金及物资上的
援助,2002 年 1 月 21 日至 22 日,阿富汗重建问题部长级会议在东京召开。与
会各方表示将支持该国和平重建进程,承诺向阿富汗重建提供资金援助,并宣布
了援助阿富汗的资金数额 50 多亿美元。东京会议后,国际社会又陆续作出一些
承诺,拟在2002年至2006年间向该国重建提供56.27亿美元的援助。从2002
年初到2003年3月,国际社会承诺落实的赠款援助达到21亿美元,基本兑现额
为18.4亿美元。这些多属用于人道主义为目的的援助,如安置难民及政府开支
等,用于发展建设的资金约占1/3。援助国中美国为最多,其次为日本、英国、
德国及欧盟国家。2002 年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卡尔扎依访华期间,中国承诺在
今后的 4 年内向阿富汗提供 1.5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无偿援助的贴息贷款各占
一半。
四、阿富汗的主要城市概况
喀布尔(Kabul)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喀布尔河上游左岸,海拔约 1950米。地处
东部山口要冲,自古代起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已有 3000多年历史;1773年
成为阿富汗王国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市郊有现代化的
国际机场。位于中亚和南亚间的交通要道上,是重要的贸易中心。有纺织、水泥、
食品、制革及汽车修理等企业,附近有水电站。有公元初的墓碑、宝塔和城堡遗
址等古迹。拥有喀布尔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自 1979 年苏联入侵至今,喀布尔经过了 20 多年的战乱,到 2001 年塔利班
政权被推翻,约 70%的城市毁于战火,各种基础设施荡然无存。由于战后大量
难民回国并纷纷涌入大城市,2003 年喀布尔的人口达到 344 万,城市基础设施
无法及时配套。
坎大哈(Kandahar)阿富汗南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显著,北通首都喀布尔,
往西可达赫拉特,东距巴基斯坦边境100千米。大部分居民是普什图和塔吉克人,
还有少量俾路支人。据史学家考证,坎大哈在公元前 4 世纪时建城。公元 16 世
纪,被划入莫卧儿帝国的版图。其后,这一地区又成为波斯萨法维王朝和莫卧儿
帝国争斗角逐的战场。1709 年坎大哈市民发动了反抗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大规模
起义,杀死波斯总督,占领了全城。公元 1747 年艾哈迈德·汗被选为坎大哈各
部落的最高首领,艾哈迈德·汗从此改称艾哈迈德·沙赫(沙赫,意为国王),宣
布建立阿富汗国,定都坎大哈。后来,艾哈迈德·沙赫的儿子帖木儿将首都迁往
喀布尔,但坎大哈一直是阿富汗南部的商业中心和军事重镇。
坎大哈省省府城市坎大哈市,位于兴都库什山南麓平原上,2001 年人口 50
多万。该市是公路交通的枢纽,有国际航空港,东北通喀布尔,西北达赫拉特,
东南入巴基斯坦,与阿联酋(迪拜)和巴基斯坦(奎塔、伊斯兰堡)等地通航。为阿
富汗南部农产品的重要集散中心,1994—2001 年曾为塔利班政权政治大本营。
手工织毯业有名,多伊斯兰教古寺院,市内有坎大哈大学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
援建的医院。坎大哈老城区有艾哈迈德·沙赫陵墓供人瞻仰,在其陵墓不远处还
有闻名遐迩的海尔格·穆巴拉克清真寺。坎大哈除盛产水果外,还是阿富汗牛、
羊肉类的重要供应基地和羊毛集散地,为商业中心和公路枢纽。有棉毛纺织、烟
草、水果加工、金属制品等中小企业。
赫拉特(Herat)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省省府城市,人口约 60 万,是阿
富汗西部的交通要道,以手工织毯和纺织品著称,为农畜产品集散地之一。有
2000 年的历史,中古时代为东西方交通、贸易的名城,由中国通往西亚至欧洲
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历史文物古迹较多,属历史文化名城。属商品集散
地,手工编织地毯中心,是通往伊朗的重要通道。市内有赫拉特大学。
马扎里沙里夫(Mazari Sharif)巴尔赫省省府,人口约50万。阿富汗北部商业
中心,是进出口货物量较大的货物集散地,有公路、铁路两用桥通往乌兹别克斯
坦。市内有马扎里沙里夫大学和古老的清真寺。
贾拉拉巴德(Jalalabad)楠格哈尔省省府,人口40多万,位于阿富汗东部,是
通往巴基斯坦的重要交通要冲和军事要地。临喀布尔河,海拔590米,距喀布尔
市100多千米,地处喀布尔经开伯尔山口到巴基斯坦白沙瓦的通道上。主要居民
为普什图人,贾拉拉巴德控制着拉格曼和库纳尔谷地的入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阿富汗的军事重镇,建有机场。它还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贸易中心。
周围有大面积的灌溉平原,盛产水果、杏仁、稻米和谷物。轻工业有榨糖厂和手
工业作坊。市内有贾拉拉巴德大学。
五、文化教育事业
该国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文盲比例较大,1988 年已成立了 1.75 万个扫
盲班,学生36.75万。全国有中小学1244所,学生70.3万,高校4所,学生
1.3114万。宪法规定该国出版物、广播、电视必需使用国内的任一语言。规定
任何阿富汗人都依法享有出版印刷的自由,无须事先征得国家当局的同意。有关
出版社、广播、电视、报社及其他大众媒体的规定,以法律规定。主要媒体有
1978年创刊的《信息报》,用波斯文、普什图文出版,1949年创刊的《祖国报》,
1927 年创刊的《阿尼斯报》,1962 年创刊的《喀布尔时报》。主要高等院校有喀
布尔大学,1932年成立;楠格哈尔大学,1962年成立;农业学院,1924年成立;
1988 年 4 月成立的伊斯兰大学;阿拉伯宗教研究学院;工业管理学院,1962 年
成立;喀布尔工业学院,1951年成立;商业贸易学院,1951年成立;商业学院,
1943年成立;另有阿富汗科学院,1979年成立;歌德学院,1966年成立;公共
卫生学院,1962 年成立;喀布尔博物馆,1922 年成立。上述院校及研究机构总
部均设在喀布尔市。主要通讯社为巴赫塔通讯社,1939 年成立;广播电视机构
有官方通讯社,隶属于新闻和文化部,下设国际新闻处和国内新闻处;阿富汗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两部分,广播电台成立于 1925 年,对
外用乌尔都语、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广播。电视台于1978年建立,用波斯语、
普什图语播出节目。
六、民族概览
(一)人口的社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