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 img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PDF

610 Pages·1986·11.3839 MB·other
by  列宁
Save to my drive
Quick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PDF Free - Full Version

by 列宁| 1986| 610 pages| 11.3839| other

About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p>&nbsp; &nbsp; &nbsp; &nbsp;本卷收载列宁在1919年6月28日至12月15日即国内战争局势最危急时期的著作。</p><p>  1919年年中,红军击溃了高尔察克的精锐部队。高尔察克的军队已经不再是主要危险。同时,红军粉碎了尤登尼奇的白卫军队向彼得格勒的进攻。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势力眼看在俄国东部的败局已定,便于1919年5月下半月开始在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新攻势。进攻的主将邓尼金在短期内从美、英、法等国获得了大量的装备,纠集了15万兵力,在整个南方战线发起了猛烈攻击。到夏季,邓尼金军队已经占领了库班、捷列克、顿河等地区、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的一部分地方和顿巴斯,继续向北推进。7月3日,邓尼金发出了向莫斯科进军的命令。他的精锐部队沿着哈尔科夫—库尔斯克—奥廖尔—图拉—莫斯科一线向莫斯科进逼。10月中旬,邓尼金军队占领奥廖尔并窜入图拉省,首都莫斯科已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尤登尼奇的军队再次逼近彼得格勒,西部的波兰白卫军和东部的高尔察克残部积极助攻,牵制住红军的一部分兵力。苏维埃俄国又处于四面受敌的非常危险的境地。</p><p>  本卷收载的文献反映了列宁领导党和国家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他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出的重大贡献。</p><p>  本卷的头一篇著作《伟大的创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列宁高度颂扬了莫斯科-喀山铁路员工中的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在1919年春季组织的群众性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把它称之为“伟大的创举”。列宁指出,这一创举的重大意义在于工人不计报酬地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工人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过渡到新的劳动纪律、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本卷第15页)。列宁认为星期六义务劳动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萌芽,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更深刻的变革的开端。列宁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保证就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这种社会劳动组织依靠劳动群众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列宁精辟地阐释了这一思想。他在给阶级下了科学定义之后写道,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地主和资本家,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要完成这一长期才能实现的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其第一步是社会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根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化大生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条件的思想,指明了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所面临的任务。他写道:“为了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解决双重的或二位一体的任务:第一,用自己在反对资本的革命斗争中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吸引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吸引他们,组织他们,领导他们去推翻资产阶级和彻底镇压资产阶级的一切反抗;第二,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所有阶层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这种劳动组织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技术的最新成就同创造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自觉工作者大规模的联合联结在一起。”后一任务比前一任务更困难,因为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这个任务比第一个任务更重要,“因为归根到底,战胜资产阶级所需力量的最深源泉,这种胜利牢不可破的唯一保证,只能是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式,只能是用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的和小资产阶级的生产”(本卷第15页)。</p><p>  《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一文是列宁在7月上旬受党中央的委托起草的动员全民力量粉碎邓尼金白卫军猖狂进攻的号召书。号召书分析了苏维埃俄国所面临的两年来最危急的局势,指出工人和农民所取得的成果有丧失的危险,号召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把全部力量都转到直接的战争任务上来,使苏维埃共和国真正成为统一的军营,坚决击退邓尼金的进攻,消灭白卫军。号召书还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缩减编制,凡不为国防直接服务的机关都暂时停止工作,把优秀的党政干部派到红军中去;在群众中进行政治教育工作,说明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建立巩固的后方,要空前紧张地行动起来,“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列宁在提出这些措施时,还精辟地阐述了国家管理中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本卷收载的列宁在党的、苏维埃的、群众团体的各种会议以及工人或红军战士的集会上所作的许多讲话和报告,列宁给工人、红军战士和各级党组织写的许多书信,中心内容都是说明国内外形势的真实情况,号召保卫苏维埃政权,分析红军受挫或取胜的原因,论证国内战争的最后胜利必属苏维埃人民,坚定广大干部和工农兵群众的胜利信心,动员共产党员和优秀工农分子到前线去担负最困难最艰巨的工作。其中《为战胜高尔察克告工农书》是一篇重要文献。它是列宁在8月间为红军取得了重创高尔察克军队、收复乌拉尔并开始解放西伯利亚的辉煌战果而写的。列宁在这篇文献中指出,工农群众应当从这一胜利中记取下述主要教训:要坚持不懈地巩固红军,要使苏维埃国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必须遵守极严格的革命秩序,要继续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这些白卫分子的帮凶作斗争,要结成农民同工人阶级的联盟。列宁认为,只要记取这些教训,就一定能打垮邓尼金。</p><p>  增强共产党的力量,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当时一方面继续进行党员登记,清除党内那些贪生怕死、谋取私利的党员,另一方面在十月举行了征收党员周,吸收了20多万优秀工人、农民和红军战士入党。编入本卷的《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和《莫斯科征收党员周的总结和我们的任务》两文阐述了征收党员周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列宁强调指出,党不向非党工人和劳动农民许愿入党有什么好处,在苏维埃政权最困难的时刻加入党的行列,就是要担负比平时更艰苦更危险的工作;党不要徒有其名的党员,党用动员人们上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办法,来清洗党内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列宁赞扬在国家危难时刻申请入党的无产阶级群众所表现的对苏维埃政权的无限忠诚、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热情,认为这是党在政治上的伟大胜利,是苏维埃政权能以取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泉源。</p><p>  编入本卷的《论国家》、《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提纲》、《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等文献,反映了列宁在国内战争的严峻日子里的理论活动。</p><p>  《论国家》是列宁1919年7月11日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透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共产党对国家的态度。列宁指出,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也是被资产阶级学者弄得最混乱的问题,因为它比其他任何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列宁首先提出观察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他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本卷第61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作了概括的历史的考察。他指明,国家这种强制人的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时候和地方才产生出来,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因此,人们必须把社会划分为阶级和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作为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的基本的指导线索。列宁逐一分析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说明了一种国家类型过渡到另一种国家类型的规律,从生产方式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解释了这种过渡的原因。他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虚伪性。他在批判第二国际领袖所宣扬的不要无产阶级专政而经过“一般民主”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论调之后,宣告共产党的观点是:从资本家那里把这个机器夺过来,由自己掌握,然后用这个机器去消灭一切剥削,只有到世界上再没有进行剥削的可能的时候,我们才会把这个机器毁掉,那时就不会有国家了,就不会有剥削了。</p><p>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提纲》和《附录》中收载的另外几个提纲,表明列宁准备根据苏维埃俄国建国两年的经验写一部论述无产阶级专政的专著。遗憾的是列宁未能实现他的愿望。这些提纲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有五种形式:镇压剥削者反抗;国内战争;中立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利用资产阶级,迫使敌对者服从,让资产阶级专家积极工作;培养新纪律。这些提纲还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和整个社会)进行领导即对全体劳动者进行训练的思想。</p><p>  列宁在1919年10月30日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在本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这篇理论文章没有写完,已写成的部分仍不失为一篇重要著作。列宁在此文中从理论上总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两年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首先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对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作了科学的分析,指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相应的基本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把多种结构的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每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在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只涉及非主要的方面。由于俄国十分落后而且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性质,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有一些不同于先进国家的特点。但在俄国的基本力量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却是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列宁在论述“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思想时写道,推翻地主和资本家并不是最困难的任务,但是在一个农民国家里,要消灭工农差别,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却是一个无比困难和非常长久的任务。他告诫说,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和立法手段,只会延缓小商品经济向公共的大经济的过渡,只会给这种过渡造成困难,而“只有帮助农民大大改进以至根本改造全部农业技术,才能加速这种过渡”(本卷第273页)。列宁还指出,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支配着已经公有化的生产资料,领导着动摇不定的中间分子和中间阶级,镇压着剥削者的日益强烈的反抗。这些都是阶级斗争的特殊任务,是无产阶级以前不曾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的任务”(本卷第275页)。</p><p>  《苏维埃政权成立两周年》一文和《十月革命两周年》的讲话,阐述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两年所取得的两条重要的经验教训:只有让工人参加国家的整个管理工作,苏维埃政权才能在难以置信的困难条件下坚持下去;只有正确地对待千百万农民群众,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不断地取得胜利。</p><p>  列宁十分重视苏维埃政权的民族政策和俄国东部各民族的解放运动问题。列宁在《致土耳其斯坦共产党员同志们》的信中指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对以前受压迫的弱小民族的态度,不仅对苏维埃政权本身,而且对世界上所有的殖民地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共产党员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真心想要根除大俄罗斯帝国主义的一切残余。列宁在他起草的《俄共(布)中央关于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决议》中再次肯定乌克兰共和国的独立,指出乌克兰共和国和苏维埃共和国的联盟形式问题最后应由乌克兰工人和劳动农民决定,指示乌克兰苏维埃政权要更广泛地吸收贫苦农民和中农参加管理工作,铲除妨碍乌克兰语言和文化自由发展的一切障碍。</p><p>  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深刻论述了东部各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高度评价了俄国东部各族人民的觉醒。列宁说道,东方的人民群众将作为独立的斗争参加者和新生活的创造者参与决定世界的命运。他指出,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本卷第323页)。</p><p>  本卷中的一些文献表明,列宁很重视妇女的解放问题。在《伟大的创举》和《论女工运动的任务》两文中,列宁指出,要使妇女和男子真正平等,必须创办食堂、托儿所等公共设施,让妇女摆脱繁重琐碎的家务,减少和消除妇女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上同男子的不平等,此外还要使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在《苏维埃政权和妇女的地位》一文中,列宁就妇女的地位清楚地说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p><p>  《致美国工人》、《答美国记者问》、《答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问》等文献,评论了国际形势,阐明了苏维埃国家的对外政策。列宁申明,苏维埃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尊重他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列宁指出,苏维埃政府愿意保证不干涉别国内政,力求同其他国家友好和合作,因为持久和平会大大改善俄国劳动群众的境况。有些美国人(主要是资产者)不赞成同俄国打仗,希望缔结和约后,不仅同俄国恢复贸易关系,而且能够从俄国获得一定的承租权。列宁答复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本卷第188页)</p><p>  《论第三国际的任务(拉姆赛·麦克唐纳论第三国际)》、《给西尔维娅·潘克赫斯特的信》、《资产阶级如何利用叛徒》、《向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共产党人致敬》、《关于分裂问题给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致加入过统一的“德国共产党”而现在组成新党的共产党员同志们》、《致塞拉蒂同志和全体意大利共产党员》等文献,反映了列宁在国内战争十分激烈的日子里依然密切注视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列宁揭露了第二国际领袖们的机会主义路线,斥责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指出不同他们进行斗争、不同他们分裂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是列宁认为,同机会主义斗争不要在赞成或反对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和反动工会这一方面进行,那样做是绝对错误的,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路线而走向工团主义的思想和实践,那错误就更加严重了。列宁教导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是复杂的、困难的、长期的,应当竭力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和反动工会,进到一切可以向工人讲话和能够影响工人群众的地方去,要善于经常地在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要善于把合法的和不合法的活动结合起来。</p><p>  《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文献》和《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文献》收载了列宁在1919年12月上旬先后召开的这两次会议上的报告和讲话以及列宁草拟的决议草案。此时,国内战争的局势急转直下,红军的攻势已经锐不可挡,反革命武装力量已经望风披靡。红军从10月中旬开始反攻,经过一番鏖战,使得邓尼金军队节节败退。到12月,邓尼金已临近覆灭的边缘。高尔察克的军队在11月被全歼,尤登尼奇的军队在12月被击溃。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都显著好转。列宁在两次会议上的报告和讲话中分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总结了苏维埃共和国两年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粉碎协约国两次进攻的经验教训,阐述了苏维埃政府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论述了政权建设问题、经济建设问题和军事问题。列宁起草的《关于国际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表明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一贯要求和平的愿望,再次向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建议共同地或单独地立刻开始和平谈判。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高兴地说道:“第七次代表大会是第一次能用这么多的时间来讨论实际的建设任务,第一次开始直接根据经验来实际讨论如何更好地组织苏维埃经济和苏维埃管理工作的任务”(本卷第412页)。</p><p>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26篇,其中有《给人民委员会秘书处的指示》、《中央政治局关于同马蒙托夫作斗争的措施的决议草案》、《人民委员会关于中央纺织工业委员会由集体管理制改行个人管理制的决定草案》、《人民委员会关于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之间争执的决定草案》、《中央消费合作总社俄共(布)党团和粮食人民委员部俄共(布)党团会议关于食品收购总结的决定草案》、《合作社问题上的要求》、《同阿富汗特命大使穆罕默德·瓦利·汗的谈话》、《对开赴前线的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工人共产党员的讲话》、《对开赴前线的社会教育训练班学员的讲话》、《关于统一林业机构问题的建议》、《人民委员会关于收购马铃薯的决定草案》、《俄共(布)中央全会决定草案》、《俄共(布)中央全会关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组成的决定草案》、《对人民委员会关于改善铁路运输管理的法令草案的补充》、《关于粮食部门工作的决议草案》等等以及《附录》中的全部文献。</p>

Detailed Information

Author:列宁
Publication Year:1986
Pages:610
Language:other
File Size:11.3839
Format:PDF
Price:FREE
Download Free PDF

Safe & Secure Download - No registration required

Why Choose PDFdrive for Your Free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Download?

  • 100% Free: No hidden fees or subscriptions required for one book every day.
  • No Registration: Immediate access is available without creating accounts for one book every day.
  • Safe and Secure: Clean downloads without malware or viruses
  • Multiple Formats: PDF, MOBI, Mpub,... optimized for all devices
  • Educational Resource: Support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learning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s it really free to download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PDF?

Yes, on https://PDFdrive.to you can download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by 列宁 completely free. We don't require any payment, subscription, or registration to access this PDF file. For 3 books every day.

How can I read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on my mobile device?

After downloading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PDF, you can open it with any PDF reader app on your phone or tablet. We recommend using Adobe Acrobat Reader, Apple Books, or Google Play Books for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Is this the full version of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Yes, this is the complete PDF version of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by 列宁. You will be able to read the entire content as in the printed version without missing any pages.

Is it legal to download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 第37卷(1919.6-12月) PDF for free?

https://PDFdrive.to provides links to fre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vailable online. We do not store any files on our servers. Please be aware of copyright laws in your country before downloading.

The materials shared are intended for research, educational, and personal use in accordance with fair use princi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