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聖多瑪斯 ﹒ 阿奎那
持申 zp
第六冊:論法律與恩寵
第二集﹒第一部 第九十題至第一一四題
ST.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E
1-11, Q 90'"'-" 114
中華道明會/碧岳學社聯合出版
聖多瑪斯﹒阿奎那
持申 ~I ﹒金
第六冊:論法律與恩寵
第二集﹒第一部第九十題至第一一四題
ST. THOMAS AQUINAS
THEOLOGIAE
su卸f孔1A
I-II, Q 90'"'--' 114
中華道明會/碧岳學社聯合出版
聖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
ST.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E
總編輯:周克勤
譯者:周克勤、高旭東、陳家華、劉俊餘、胡安德、王守身
審閱者:周克勤、李霞、華1]俊餘
單冊譯者、審閱者﹒
i 集數 !冊數 翻譯者 ! 審閱者
l 第一集 i 第一冊 i 高旭東、陳家華李震、周克勤
2 二冊 i 陳家主')SJ商品的:餘、周克勤 i
!第三冊 i 劉俊餘 l 周克勤
EF聶三正主芷曰區:二 JF二:一二:1
-J
ij聖主冊 1 堅壁ff j 周克車L
1 第六冊 1 型堡餘 l 塹豆豆b
第二部:第七冊(胡安德 i 周克勤
第八冊(胡安德 |周克勤 |
第九冊 i 胡安德一瓦胡一一-1
一一一一一一一寸 一 下一一一一 一一一--1
主fj 胡安每一一 ι哩塹一一-i
l 第十一冊 l 胡安德 l 周克勤 |
l 第十二冊 j 胡安德 ;周克勤 |
l 第三集 主土三且上陳家華、周克塹i 劉(是餘、用主動!
主十F吐空空空二些詩J 型!空空空'!ffJ哩:
j
i~+li且還主空二:叮叮周克勤
i 補編 i 第十7」\冊 陳家華、周克勤(劉俊餘、周克勤l
隔世空空華、堅勤哩!睡了1
文字校對:宮高德、賴妨忠、胡皇{于
美循編輯:吳貞寬
感謝協助:陳興翼神父/人名及書名校正
蕭文元蒙席/聖多瑪斯﹒阿奎那重要著作校正
單國璽樞機主教/封面題字
編輯說明
1. <<神學大全》中文版,主要根據拉丁文版Sancti Thomae
Aquinatis,“Summa Theologiae" , Biblioteca de Autores
Cristianos, 1961, Madr泊, S. A..並參考英文、德文、法文、義
大利文及西班牙文版本做部分修正,以符合著作者原意,期
適合國人的閱讀習慣。
2. 全集主要結構如下:
第一集 創造的天主和天主的受造物(119題)
第一部(voI.4-6)
德行與↑育、惡習和罪的關係 (89題)
法律與恩織的關係(114題)
第二集一
(Vol. 4-12) 第二部(voI.7-12)
聖多瑪斯-阿奎那
《神學大全》一 超性與本性恩寵(170題)
相關的生活與身分(19題)
道成肉身的及其救世工程(59題)
第三集
教會的變事(31題)
(Vol.13-15 )
教會的聖事(68題)
補編一一→復活的光榮生命(31題)
(\、1.16-17) 煉獄與原罪的刑罰(附錄2題)
3. 每一道問題的結構均為四個段落:
質接(Ad primum sic proceditur . . . . . . / Objection 1 ...... )
舉出數個與此論點相反的對立意見。
反之(Sed conta / On the contrary )
根據作者多瑪斯的觀點引經據典的言論。
正解(Respondeo dicendum quod /1 answer that )
闡述多瑪斯自己的主張與分析。
釋疑 (Ad primum ergo dicendum...... / Reply obj. 1 ...... )
逐條回應「質疑」列舉的反對意見。
4. 單冊結構包括編輯說明、目錄、結構樹狀園、正文。
5. 正文中首次出現的歷史人名、書名和教會會議,皆以括號註
明拉丁文名稱,以及人物的生卒、會議的起迄年代。
6. ((神學大全》中引用許多古時和教會早期的著作,多瑪斯提
及作者時不直呼其名,而以尊稱表示,例如:
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註釋家:亞威洛哀
大師:彼得陸巴
神學家:納西盎的額我略
法學家:柴爾穌
宗徒:聖保祿
中文版隨從聖多瑪斯的用法,以粗體字表示對古代學者的尊
敬。
7. 聖經卷名、人名與章節的摘錄,主要根據天主教思高聖經學
會發行的聖經。若有不符之處,貝IJ按照周克勤神父覆函譯者
所言: r教父與聖師引用聖經時較為自由,而且由於所用版
本不同,章節數亦可能不同。遇有此種情形,應以神學大全
之原文為準,但可在括弧內加以必要的註釋。」此外,
rVulgateJ 原譯為「常用聖經J '為統一用語,採取思高聖
經學會一九七五年出版之《聖經辭典》內的名稱,改譯為
「註解J (拉丁文通行本)。
8. 聖經章節的原文引用,均以標楷體呈現,以表示多瑪斯在
《神學大全》中所有的論述、思辯的基礎,都是忠於聖經原
意、發揮褔音的主旨;這樣的編排也希望協助譚者易於做清
晰的對照。
9. <<神學大全》拉丁文與英文版本,皆將註解置入正文中,增
加閱讀的便利性與流暢度,中文版亦採取這樣的方式。
10. 天主教會的聖人譯名,主要以天主教主教團秘書處公布的
「聖人譯名」為主;但是就人名、書名、地名的部分,延用
人耳熟能詳的名稱,如:奧斯定、額我略等舊譯,一方面為
尊重原譯者,男方面也避免新譯名可能造成的生疏感。
第六冊
論法律與恩寵
第
一一第二集第一部 第九十題至第一一四題一一
集
自 錄 第
第
第九十題論法律之本質
九
十
第一節 法律是否屬於理性 題
至
第二節 法律是否常指向公益 '" '" '" ,.., , , '.., , , ,.. ", '" '" '" 3 第
一
第三節 私人之理性是否能構成法律﹒ 5
一
第四節 頒布是否為法律之要素 ,, 6 回
題
]
自
第九十一題論法律之區分 8
錄
第一節 是否有永恆之法律。 '" 8
l nu
第二節 在我們內是否有自然法律
l
第三節是否有人為之法律 勻L
第四節 是否必該有天主的法律 13
第五節 天主的法律是否只有一種 1S
第六節 是否有慾火之法律 18
,
第九十二題 論法律之效果 20
第一節 使人成為善人是否為法律之效果 20
,
第二節 所列之法律作用是否合適 22
,
第九十三題論永恆的法律 25
第一節 永恆的法律是否為天主內的最高之理 .... .. .. .. .. .25
2
第二節 永恆的法律是否為人所共知 27
神 第三節 是否凡法律皆由永恆之法律而來 。 29
學
大 第四節 必然和永恆的事物是否屬於永恆的法律之下 。 31
全
﹒ 第五節 自然界的偶然事物是否屬於永恆的法律之下 .33
第
六 第六節 一切人問事情是否皆屬於永恆的法律之下 . 。‘ 34
冊
論 第九十四題論自然法律 38
法
律 第一節 自然法律是否為習性 '" ... ..... ..... .......... .......38
與
恩 第二節 自然法律含有許多指令或僅一條指令 . ...... .. .. .40
寵
第三節 德性之行動是否皆屬於自然法律 . ... ..... .... .... 42
第四節 人是否共有同一自然法律 '" .... .. . .... ... ... ... ...44
第五節 自然法律是否能夠改變 46
第六節 自然法律是否能從人心中消滅 . ... .... .. .. .. . 48
第九十五題論人為法律 50
第一節 訂立人為法律是否有用 ........,.... .."…,.,.. ".. . ,.,刊
第二節 人為法律是否皆源於自然法律 .. .. . 52
第三節 依希道對成文法律性質之描述是否合適 . . .... .. .54
第四節 依希道的人為法律分類是否適當 .... .. .. .. . 56
第九十六題論人為法律之權力 59
第一節 人為法律是否該是廣泛性的,而不該是個別性的 59
第二節 人為法律是否該禁絕一切惡習 .... . ..... . .... .… 61
第三節 人為法律是否責成一切德性 .... .. .. . .... .. '. .. .. . 63
第四節 人為法律是否約束人的良心 .64
第五節 是否凡人皆屬於法律權下 . ...66
第六節 屬於法律權下者,是否可以不守法律的字面意義 ...69 3
第九十七題論法律之改變 71 第
第一節 人為的法律是否該有某種改變 . .. . . . . ... .,. ..• ".。… 71 集
第二節 若發現有更好的,人為法律是否常該改善 『司 第
/、
〕
第三節 習慣是否能取得法律的效力 74 古巴
第四節 管理群眾之長官是否能豁免人為的法律 76 第
九
十
題
第九十八題 論舊約之法律 78 至
第
一
第一節 舊約之法律是否優良 78 一
回
第二節 舊約的法律是否來白天主 . 81
題
)
第三節 舊約的法律是否為通過天使而來的 83
自
第四節 舊約的法律是否該只給猶太民族 . 85
錄
第五節 人是否皆應奉守舊約的法律 . 88
第六即 在梅瑟時代頒訂舊約的法律是否合適 89
第九十九題 論舊約法律之訓!令 92
弟~I'UJ 舊約的法律是否只有一個訓令 92
第二節 舊約的法律是否含有道德性的訓令 94
第三節 道德性訓令之外,舊約的法律是否含有禮儀性
的訓令 96
第四節 道德性和禮儀性訓令之外,舊約的法律是否含
有司法性的白11令 98
第五節 道德、司法、禮儀訓令之外,舊約的法律是否
還含有別的訓令 100
第六節 舊約是否該用現世的賞罰許諾,促人遵守訓令... ". 102
4 第一00題論舊約法律之道德訓令 105
第一節 舊約法律之道德訓令是否皆屬於自然法律 105
神
大學 第二節 舊約法律之道德訓令是否為關於 J切{惡性的 107
全 第三節 舊約法律之一切道德訓令是否皆歸宗於十誡 。 109
第 第四節 十誠之訓令的區分是否適當。 111
j占\
第五節 十誠之訓令的數目是否適當 11 3
冊.
第六節 十誠之十條訓令的次序是否合適 118
~iffi
法 第七節 十誠之訓令編寫的是否得體 120
律與
第八節 十誡之訓令是否可以豁免 。 122
恩
寵 第九節 秉持德性之,c"、態或精神,是否屬於法律之訓令
範圍 125
第十節 秉持愛德之心態或精神,是否屬於天主之法律
的計11令範圍 128
第十一節 十誡之外,是否向宜區分法律之其他道德、訓令。 130
第十二節 舊約法律的道德訓令是否使人成義 133
第一o-~題論禮儀訓令 136
第一節 禮儀訓令之理是否在於與做禮天主有關 136
第二節 禮儀訓令是否為象徵性的 138
第二節 是否該有許多禮儀訓令 141
第四節 舊約法律的禮儀是否宜分為祭把、聖物、聖事
和守則四部分﹒ 143
第一0二題論禮儀自11令之原因 146
第一節禮儀訓令是否有原因 146